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ú chuāng( )
wǎng dōu( )
piě zuǐ( )
mò shuǐ( )
huǒ kàng( )
zhù zhǐ( )
tiě xiù( )
róu
cuō( )
二、选词填空。
怜悯 可怜
1.这个七十多岁的孤老头,近来又身染重病,真是怪( )的。
2.她虽然身处逆境,但决不要什么人来( )。
温顺 温柔
3.我家的小狗很( ),但是如果你惹恼了它,它也会咬你。
4.刚才波涛起伏的大海,现在竟然恬静得如( )的少女了。
三、扩句。
1.鲁滨孙吃到了粮食。
2.喇叭声与喧嚷声汇成一片。
3.雪花落在头发上。
四、用直线将作品、作者及作者的国别连在一起。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契诃夫
美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
笛福
俄国
《凡卡》
安徒生
英国
《鲁滨孙漂流记》
马克·吐温
丹麦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
2.
读画线的句子,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3.这是文中的一段插叙。你觉得凡卡在乡下的生活是怎样的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插叙这些事情。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服输的老人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逮(děi
dǎi)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chā chà),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起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qīn qǐn)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侵蚀( ) 憔悴( )
反义词:消瘦( ) 古老( )
3.你从这两段话中,体会到这位老人是怎样的人
4.你知道这位老人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吗
七、习作。
自由选择下列主题中的一项,写一篇习作。
1.任意选择本组课文中的一篇,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见的或听到的历险的事。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
一、橱窗 网兜 撇嘴 墨水 火炕 住址 铁锈 揉搓
二、1.可怜 2.怜悯 3.温顺 4.温柔
三、1.鲁滨孙吃到了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2.汽车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一片。
3.洁白的雪花落在小男孩乌黑的头发上。
四、《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麦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凡卡》—契诃夫—俄国 《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
五、1.爷爷带着凡卡一起去砍圣诞树。
2.爷爷是一个既幽默风趣又乐观的老人。
3.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充满快乐,还有爷爷的呵护关爱。
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虽然是苦的,但是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
六、1.dǎi chā qīn
2.腐蚀 疲惫 肥胖 年轻
3.老人是个不服输的硬汉。
4.《老人与海》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