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玻璃杯,纸张、水盆、小石子、词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课前老师已把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这节课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就会为你的小组
赢得一枚“戴皇冠的小精灵”,看哪个小组这节课能成为“精灵小组”。有信心吗
生:有。
师: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电脑屏幕出现一幅图片)
生积极发言:一个小女孩。
师:观察真仔细。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看谁能为你们小组赢得第一枚小标志 快,老师在用期待的
眼光看着你哟!
学生疑惑、思考。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你倒着看看。
找到的同学惊喜地举手:我看到了一位老人。
师:看,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对不对
生:对。
师:喜欢上语文课吗
生:喜欢。
师:想学好语文吗
生:想。
师:告诉你们一个学好语文的小秘密:凡是喜欢他的语文老师的孩子,语文也会学好的,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语
师: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吧 讲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
生:(好奇地)好!
师演示:请看,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盖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快速地倒过来。请问,如果现在
我把手移开,杯子里的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生1:我觉得水会洒出来。
师:说得真完整,这是你的想法。
生2:我觉得水不会洒出来。
师:有的同学说会洒出来,有的同学说不会,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结果是什么呢 老师告诉你
们吧:水一定会洒出来的,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组课文就与动手动脑有关。每位善于动脑的同学,都为你们小组争得一
枚小标志,看看谁是我们这节课最会思考的小组。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五十三页,大声朗读上面的单元导语两遍。一会儿我要检查,看看谁读书的收获大。
生大声朗读导语。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我要检查了。
师出示生字卡片:
“漫”
师:我找一位同学起来领大家读两遍,谁愿意
师找一名举手的同学起来领读。
师:谁有好方法快速记住它
生1:熟字加偏旁,三点水加上曼字。
生3:我用组词的方法,漫长,漫步。
师:还有吗
生4:漫不经心,漫山遍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用这么多方法很容易就把这个字记住了。
师出示卡片思考,领读两遍,贴黑板上。
师:你能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要多动脑。
师:哦,你很聪明。你让我们明白了思考就是要多动脑。我们班学生都很有智慧,很棒。
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一共要学习几篇文章呢 不能猜,要赶紧找。
生有的在一页一页往后面翻着找,有的看目录。
师:找到答案了吗 你们是怎么找的
生1:翻课文找的。
生2:看目录找到的。
师表扬翻目录找的同学爱动脑筋,找得速度快,并奖励一个小标志。
师:看来只要动脑筋,同一个问题,你会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学习课文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文章《动手做做看》。来,跟老师一起动手写写吧,你可以自己边读边
写。写完全班齐读课题。
师:“动手做做看”,与我们单元导语里的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
生1:智慧。
师:智慧是动手去做的意思吗 这个词是指在头脑中的一些想法。
生2:劳动。
师:嗯,劳动是要动手,还有没有别的词语
生3:实践。(板书:实践。)
师:我们明白了,原来实践就是动手做做看。
师:课前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要做到把每个字都读对,都会读了这才算是预习了。那我要考考你们了,好,先考男生,谁会读的
勇敢站起来。
愿意起来读的男生站起来了。
师:请你们读第二自然段。
男生读。
师评价读得很准确。
师:再考女生,谁会读的勇敢站起来。
愿意起来读的女生站起来了。
师:好,请你们读第三自然段。
女生读。
师评价读得也很棒。
师: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考你第一自然段,谁会读的勇敢站起来。
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看来难不倒你们。
师:接下来,我们换种读法。先听清要求:默读课文,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嘴唇哟。边读边想故事里
都有谁 把他们的名字画出来。看看谁会动脑筋读书。
生默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 故事里都有谁
生1:朗志万
伊琳娜
师板书人名。
生2:还有两个小朋友
妈妈
师:你能告诉我这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吗
生:不能,课文里没有名字。
师:为什么在课文里,他们的名字没有出现呢
生:因为课文主要不是写他们。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小,原来从有没有
名字上就能体现出谁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师: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个主要人物。
师:这些外国人的名字可真不太好读,跟老师读两遍。
师:朗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朗读
生2:朗诵
生3:开朗
生4:我爸爸的手机里有天气预报,在里面我看见有一个词是晴朗。
师表扬:真会观察,真会思考。
师:伊琳娜里的琳娜两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可真不好记。谁能动动脑筋,想一个记住它们的好办法
生:它们都是形声字,右边那个字就是它的读音。
师:哦,对,读半边就行了。你真会识字。“娜”这个字通常用在女孩子的名字里,形容姿态柔美。
还记得咱班同学谁的名字里有“娜”吗
生:董小娜、段娜。
师:同学们,记住董小娜、段娜,也就记住了“娜”字,对不对
师:朗志万是个什么人物
生:科学家。(师板书:科学家)
师:有一次,这位科学家给小朋友们提了个什么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点击课件中“漫”字,“漫”字变大:这个字读什么
生:漫。
师:怎样就是漫出来 仔细观察。
师一边做实验一边引导说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
生在老师动作的引导下:放进一颗小石子
师:水就会……
生:漫出来
师:顺着杯壁流出来,这就是漫。谁来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一个小石子,水就会漫出来。
师:怎么记住这个“漫”字 (板书漫,写的时候左边三点水要小一点,窄一点,它只是一个偏旁,右边曼要大一点,宽一点)。
生1:就是水满了,流到外面来了,就是“漫”
生3:一个三点水旁,一个“曼”,熟字加偏旁,形声字。
生4:“快慢”的“慢”换成三点水旁。(师板书慢,擦掉竖心旁写成三点水旁)熟字换偏旁。
师:“漫”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浪漫
生2:漫长
生3:漫画
生4:动漫
师:同学们就在我们这篇课文后面的生字中,还有两个生字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认识,而且
它们俩的读音一样,快点找一找。
学生找到了“提和题”(师板书)
师:对,他们的读音一样,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结构发生变化。
生:“是”字一个是偏旁,一个不是。
师:对,要注意:“题”字中的是最后一笔捺要长,包住“页”字。
师:朗志万给小朋友提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
什么
师: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指一生:一个小朋友说……
生: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说……
生: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你瞧,他们两个,一个说因为,一个说一定,他们都觉得科学家说的结论是对的还是错的
生:都认为是对的。
师: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里找出描写伊琳娜的句子。
生: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这是她在……
生:想。(板书:想,在想的下面板书“……”)
师:伊琳娜想啊想啊,怎么想也想不出道理来。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
生:她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问,在问的下面板书“ ”)
师:妈妈是怎么回答她的
生: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以后怎么做的
生: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板书:做,在做下面板书“!”)
师:伊琳娜做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板书: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师:这是从文字上看出来的。你还可以从课文什么地方发现伊琳娜做的实验结果 动动脑筋,记着:
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不一定只有一种哟!
生:课文插图上。
师:说一说从图画上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1:看到了实验结果与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生2:看到水洒出来了,流到桌上又流到地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伊琳娜的表情什么样
生1:惊讶的。
生2:惊奇的。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伊琳娜此时的表情、心理读出来
抽生朗读……
师评价:哎呀,你读得真好。
师:老师刚才也用了一个“哎呀”,这个哎呀表示我的心情很——
生:很高兴。
师: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你也可以用上“哎呀”
生1:考试考了一百分:哎呀,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真高兴。
生2: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我们都学会了:哎呀,老师教得真好啊!
师:哎呀,谢谢你的夸奖,老师真高兴。还有吗
生3:不小心把东西弄丢了:哎呀,我的橡皮怎么不见了
师:哎呀,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伊琳娜,越想越——
生:生气。
师: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呢
生1:这是怎么回事呢 水洒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生2:朗志万,你是个科学家,怎么可以这样哄骗小朋友呢
生3:朗志万,明天我一定问你个究竟!
师:就这样,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于是,第二天一早……
生:第二天一早伊琳娜就去问朗志万:你怎么能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
生:哈哈大笑。
师:是啊,朗志万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能哄骗小朋友呢 为什么朗志万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快用
心去读,找与问题相关的句子。
生:他想告诉小朋友“科学家的话……”
师:哦,原来朗志万是想告诉小朋友“科学家的话……”。板书贴词条。
师:我们的故事里还有个小插曲,同学们,是谁告诉伊琳娜要动手做做看的
生:妈妈。
师:你们知道伊琳娜的妈妈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她是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样
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无法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吗
生:不是。
师:那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伊琳娜呢
生:因为她想让女儿动手做做看。
师: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要告诉女儿……
生: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课文里哪句话告诉我们伊琳娜明白了
生: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师评价:你真会读书。
师:同学们,伊琳娜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动手做做看。
师: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什么 (再指向问两个学生)
师:我们大家都明白了……齐读师手指板书。
师:还记得我们课前做的那个小实验吗
生:记得。
师:面对老师告诉你的结论,你是选择像故事里那两个没有名字的小朋友一样相信老师的结论呢 还
是像伊琳娜这样,想一想,问一问,动手做做看呢
生:动手做做看。
师:其实老师告诉你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生:动手做做看。
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像我们的单元导语里说的那样:(屏幕出示:齐读
画线句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勇于实践,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下一节课,老师期待着你
自己的实验结论。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