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5 20: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在寄信时贴在信封上的东西,你能猜到吗?(如果有实物教学应更好)
  生:邮票。
  2、师:(出示邮票课件,图片“黑便士”和现在使用的普通邮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左边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邮票,它的名字叫黑便士。右边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邮票。(此处没有介绍到最早发明邮票的相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比一比,这两枚邮票的四周(强调)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不整齐。
  生2:有一个一个的突出的地方。
  师:那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
  生齐:齿孔。
  3、师:你的观察真仔细,现代的邮票四周有齿孔。(贴课题纸卡“邮票齿孔”)(由于准备不充分,纸卡无法粘贴在黑板上,于是只能手持让学生认读)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邮票齿孔”。
  4、师: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有趣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的后三字:“的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读的真不错。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请同学们打开书62页。
  2、师:借助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巡视自读情况,检查姿势、纪律等)。(生自由读)
  3、师:同学们大家读完了,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生字、组词有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读这些生字?(在读时如有错误需要纠正或者请学生指出并纠正)。(这时课堂纪律平时不太好的杨洋举手领读,我心悬着,他却给了我个惊喜,给予掌声。之后评课中李主任讲到这第二课时中巩固字词时,就应该以检查中差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为重点,这次误打误撞,今后牢记。)
  4、师:小老师你读得真好。(再出示刚才的课件,这次生字、组词没有拼音)。看,现在没有了拼音,大家还能读一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得很流畅,掌握比较牢固。)
  三、细读体会
  1、师: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真让老师佩服。接下来,该展示一下你们读书的本领了,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你读得真流利。谁能告诉大家,你从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1840年正式发行了邮票。
  师:在哪里发行的?
  生:英国。
  师:那时的邮票怎么样?
  生:原来的邮票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此处重读了“得”的发音。)
  3、师:是的,以前使用一枚邮票还得用小刀撕开,真是不方便。有位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齐读第二自然段。
  4、师:读了这一段,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1848年的一天。
  师:准确。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1:伦敦。
  生2:英国。
  师:清楚。谁知道伦敦和英国是什么关系?
  生3: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解释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伦敦是一个城市,英国是一个国家。英国的首都是伦敦,就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学生对首都这个抽象的词通过类比比较容易理解、记忆)
  师:都有谁?
  生:阿切尔和一位先生。
  师:那位先生他在做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才会这样呢?找到了吗?
  生:他想用邮票,想拿小刀裁开,可是找不到小刀。
  5、师:原来是这样。如果你是那位先生,你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很想找到小刀。
  生2:找不到小刀的话,想借小刀。
  生3:很着急。
  生4:很焦急。
  师:你们体会到了那位先生的心情。于是,他和阿切尔之间有这样的对话。请男同学读这位先生,女同学读阿切尔。(生分别读)
  师:刚才那位先生的话中,他用了一个字,让老师感受到了他的礼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1、先生。
  师:你是从称呼上感受到的。请听清老师的问题:还有一个字能体现。
  生2:您。
  生3:老师,我还觉得阿切尔也有礼貌。
  师:是吗?你说说看。
  生3:他说:“对不起”。(在我的问题之外,却弥补了我问题的不足)
  师:你找得很全面。那谁愿意扮演阿切尔和这位先生来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请读出礼貌的语气)。
  (此处可以多读几组,多感触。我在这里作了较多的评价,如:你是稳重的阿切尔、你是不慌不忙的先生、你是爽朗的先生等)
  6、师:那这位着急而又有礼貌的先生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课文课件)。
  师:你觉得这位先生的举动怎么样?
  生1:急中生智。
  生2:不慌不忙
  生3:他很聪明。
  师:说得清楚、到位。
  7、师:这段话中有个生字朋友我们见过,你还记得它吗?(出示课件“枚”)。它是一个量词,可以形容邮票,还可以形容别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男女生分别读)
  8、师:请大家看这句话(出示“而且”造句课件)。谁来帮忙补充完整第一个句子?谁还可以再造一个句子?
  9、师:这时的发明家阿切尔呢?他在做什么?(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请女同学们齐读第四段。
  10、(出示课文插图)。板书“吸引”。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
  生1:他站起来了。
  生2:他盯着看,很认真。
  生3:他的酒杯都不懂了,酒都要洒出来了。(一直担心学生发现不了图画中的关键,可是孩子们的观察真的很仔细,比我预想到要更细致。)
  11、师:此时此刻,阿切尔产生了一个想法,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指名回答)
  生1:他想怎么能打孔。
  生2:他想发明机器。(出示课件句子: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师:请你把自己当成阿切尔,读读他的想法,看谁读得最像阿切尔。我请坐得最像科学家的小组读。
  12、师:多好的想法啊!阿切尔马上就要开始行动了。(出示课文第四段最后几句)。请同学们齐读。(本篇课文其实是从分析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来得出善于动脑、动手,做生活有心人的结论的。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说阿切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少问一句话,整课便失色不少。)
  四、总结拓展
  1、师:那现在你知道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填空课件)我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把空填上吗?(学生全部填对了,掌握了打孔机的发明历程,但这只是初级目标)。
  2、师:邮票打孔机到现在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看来,发明创造真了不起,小小的邮票齿孔同样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大家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标签中的话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相信你现在会有更深的感受。(出示短文课件)
  (读毕)师:科学就在咱们身边,发明就在咱们的生活中,任何发明都是从生活小事开始的。今后,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小困难、小难题,别放过它,要想办法解决它,就会有新发现的,老师对大家充满了期待。(拓展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遏制了孩子们的发挥,一是在赶时间,二是缺乏对孩子们的信心。)
  3、作业:
  A、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设计一张邮票,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小伙伴们。
  B、请同学们找一找,讲一讲因为受到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