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邮票齿孔的故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5 20: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教材】
  《邮票齿孔的故事》属精读课文。这组课文主要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是围绕动手
和动脑来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发明、创造等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动手动
脑的好习惯。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
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
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
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
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
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
明创造的机会。
  因此,计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有两个目标:
  一是认识“邮、
票”等14
个生字,会写“刚、针、抬”等7
个字及以下词语:显然、无可奈何、
整整齐齐。学习三个新偏旁“钅、孑、巾”。
  二是读通课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
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说教法学法】
  1、识记生字:
  运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反复强化,
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二年级已形成的一
些识字能力识字,以体现了识字教学的特点。
  2、 朗读感悟:
  运用自由读、重点地方展示度、齐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
生自己去读懂去感悟去挖掘课文中的内涵。
  【说过程】
  一、
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所制定的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
是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读文识记、再采用课件集中认读、卡片、动
作演示、字谜等,其中注意把学生的视线由课内拉向课外。
  第二个环节是读文感
悟,紧紧扣住“是谁发明了邮票齿孔?是怎样发明的?”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读
文去感悟、去体验,从而落实教学的目标。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利用课后的”我
知道”,引导学生去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并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说说你发现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了邮票齿孔的原理。
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教学过程
  1、看图对比,激趣导入
  因为本课主要讲的是邮票齿孔产生和发明的过程,所以我们从邮票入手进行
新课导入。首先厨师现在常用的普通邮票,引起学生的主意,并通过让学生说从
哪见过邮票,拉进生活与课堂的距离,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邮票的用处。然后
出示一张特殊的邮票,即
100
多年前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张邮票“黑便士”,让学
生仔细观察,对比两张邮票有何不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出“吃孔”这一教学主题。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本课共14
个要认识的生字,可以说数量较多,所以我们首先从字音入手,
让学生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或询问同学、老师,对要认
识的生字有个初步的感知,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游离出来。通过小老师领读、齐读、
开火车读等形式来实现正音和扎实巩固的目的,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说说你的新
收获的环节,来体现自主识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掌握这些生字,比如说
记字方法、平巧舌音的区分、字义的理解、发现多音字、扩词联系、与生活的联
系等等。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有所侧重,那就是动词“裁”和“撕”的区
分,“伦敦”是英国首都的常识,“仍”字的书写指导。可以说是学生主体地位和
老师主导作用的结合。
  3、默读感悟,指导朗读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以识字为主:
  1、 我先用课件导入,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2、 教师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这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听的能力,并
初步感知课文。
  3、 然后合作学习生字,并运用到我们的识字方法,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小组
合作能力。
  4、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是为了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生字。
  5、 接着安排了游戏,是为了让同学们加深生字的印象,寓教于乐。
  6、 最后用课件显示了“我知道”的内容,是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认
识邮票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
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
  板书设计:
发现
-
解决
-
研究
-
发明
善于思考
动脑
动手
  【说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要求学生认读13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还要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知道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一、
重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方都积极参与,教学相长,才能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我觉得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的
主导作用应充分地体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这
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1、在课文中认读。
  2、请小
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利用生字卡片自学互学。
  5、老师利用生字卡片检
查并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
  6、通过看实物、做动作、猜字谜等方法调动学生用
多种感官来巩固认字。
  二、务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适当加大训练密
度,相机渗透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
40
分钟的整体效益,正音训练不
马虎,朗读训练适当到位,说话训练字斟句酌,重点词句深究细研,写作教学一
丝不苟。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
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
仅仅是发明的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这篇课文篇
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自读,
默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作学习,读给同桌
听,相互检查;抓重点词句悟读、品读;老师引导读、分角色读等等。在整个读
书过程中,体现了由读得不大正确到读得正确,由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由不带
感情读到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课文,并明白了这
样一个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一
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三、创新--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
我重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尔被吸
引住了?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时,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阿切尔发明的邮票打孔机到
现在还在使用,学到这儿,我引导学生说说: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学生都非
常激动,有很多话要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
自踏上工作岗位,又历经教改,我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学习,意采众家之长。
俗话说:“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我想:只有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时代教育的脚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吧!努力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
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
也难得片言只语。所谓“厚积而薄发”,大凡会写作文的学生也都是喜爱读书的。
通过读读背背,让学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
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摘录
  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学会摘录书中的优美词句及精彩片段,并思考
品味。鼓励学生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到这些好词好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
作语言就会变的丰富精练、准确而传神起来。
五、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
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那么习作就必须紧密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
周围的人或事或物作为习作的内容,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组
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春游”、“参观博物馆”等。并做好相应的习
作指导,这样学生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