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22 河中石兽A D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这是不是木片,难道被大水带走了吗?
B.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据、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推断吗?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D.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A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D 【甲】《河中石兽》全文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使,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事情。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活埋。听说信服认为逃跑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称赞他。7.读了两则短文,你认为讲学家未能找到石兽、赵括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只善于谈论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经验(或只会空谈,没有实践)。启示:做任何事,不能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8.(青岛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经跑王戎根据那棵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实,无人采摘,推断出那是一棵苦李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遇事从容冷静、善于独立思考、思维周密、机智聪慧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