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俄国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2.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 路德 金在讲演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现在站在他的纪念堂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指( )
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罗斯福
3.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4.曼弗雷德 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向中国学习先进制度
B.向欧美学习先进制度
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
6.1868年日本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哪些表述是符合改革后史实的( )
①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②向西方学习,天皇和英国国王一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
③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
④仍保持自古以来的“皇军”保卫日本。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8.下列图片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9.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10.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电气化
B.钢铁化
C.信息化
D.电气化和钢铁化
11.下列哪位科学家的发明,使20世纪早期的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
A.亨利 福特
B.卡尔 本茨
C.奥维尔 莱特
D.詹姆士 瓦特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三国同盟:英国、日本、俄国
C.三国协约:德国、塞尔维亚、意大利
D.三国协约:英国、法国、美国
1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其中的“一粒火星”指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打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15.在读历史书籍时,需要做一些笔记,并且要经常整理.小张同学在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
C.日本明治维新是武士领导的一场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
D.一个偶发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线,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二、材料题(共20分)
16.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除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之外,一些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结合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发动革命废除农奴制,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为好……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相关史料材料三:对于被侵略的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改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的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请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哪一次重大改革?根据材料指出,反映了改革具体措施中的哪一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措施中为日本以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举措,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中国的这场改革叫什么名称?想一想,两国改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17.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其国家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伟大决定意义的事件,促使美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请结合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民族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摘自《图说天下》材料二:在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材料三:在19世纪末,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主义拼命争夺殖民地,是外交史和对外政策史上众所周知的事实。最后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材料一中的两个历史事件“与母邦兵戎相见”是什么历史事件?南北对峙期间的伟大总统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位总统“拯救分裂危机”对美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材料中认为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是什么?请列举两项美国在此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3)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世纪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最终加入了哪个阵营?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火药桶”,我们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俄国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1861年俄国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故选C.
2.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 路德 金在讲演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现在站在他的纪念堂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指( )
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罗斯福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肯的贡献.
【解答】1963﹣100=1863,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
故选B.
3.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占有大量黑人奴隶,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由劳动力,俄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农奴,资产阶级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由劳动力.
故选D.
4.曼弗雷德 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歌》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知识点.
【解答】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因此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工人阶级来说是一个救世福音,对资产阶级来说则是一个魔鬼学说.
故选B.
5.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向中国学习先进制度
B.向欧美学习先进制度
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
【解答】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可见,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故选C.
6.1868年日本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哪些表述是符合改革后史实的( )
①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②向西方学习,天皇和英国国王一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
③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
④仍保持自古以来的“皇军”保卫日本。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解答】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进行了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新是军队;为“求知识与世界”,请来大批欧美专家和技师,派遣大批留学生学习西方文化.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A.
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中的“电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可知,这样的生活应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故选C.
8.下列图片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答】①电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手提式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飞行者1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D.
9.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解答】题中关键信息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迅速在许多部门中使用,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故选A.
10.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电气化
B.钢铁化
C.信息化
D.电气化和钢铁化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科技的发展,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这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故选D.
11.下列哪位科学家的发明,使20世纪早期的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
A.亨利 福特
B.卡尔 本茨
C.奥维尔 莱特
D.詹姆士 瓦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的认识.
【解答】题目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亨利 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得汽车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所以使美国成为20世纪早期“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故选A.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三国同盟:英国、日本、俄国
C.三国协约:德国、塞尔维亚、意大利
D.三国协约:英国、法国、美国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解答】根据史实,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故选A.
1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其中的“一粒火星”指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萨拉热窝事件.
【解答】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所以说萨拉热窝事件成了欧洲战争爆发的“一粒火星”.
故选D.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打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与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发动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故选C.
15.在读历史书籍时,需要做一些笔记,并且要经常整理.小张同学在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
C.日本明治维新是武士领导的一场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
D.一个偶发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线,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的贡献、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应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作用.
【解答】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是错误的.
故选C.
二、材料题(共20分)
16.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除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之外,一些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结合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发动革命废除农奴制,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为好……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相关史料材料三:对于被侵略的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改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的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请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哪一次重大改革?根据材料指出,反映了改革具体措施中的哪一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措施中为日本以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举措,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中国的这场改革叫什么名称?想一想,两国改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依据.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沙皇的统治.
(2)本题考查明治维新以及为日本以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举措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日本重视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本题考查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和中日改革的比较.
【解答】(1)据材料“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发动革命废除农奴制,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为好…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沙皇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依据是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开拓了资本主义市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据材料二“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废藩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措施中为日本以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举措是普及义务教育,培养人才;我们应该学习日本重视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据材料三“对于被侵略的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改革…在这些国家”可知,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是遭到列强入侵,国内政治腐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进行的改革是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两国改革会有不同的结果是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改革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日本自下而上,是由底层武士领导的改革,改革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故答案为:
(1)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沙皇的统治;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开拓了资本主义市场.
(2)日本明治维新;废藩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普及义务教育,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遭到列强入侵,国内政治腐败;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改革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日本自下而上,是由底层武士领导的改革,改革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17.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其国家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伟大决定意义的事件,促使美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请结合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民族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摘自《图说天下》材料二:在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材料三:在19世纪末,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主义拼命争夺殖民地,是外交史和对外政策史上众所周知的事实。最后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材料一中的两个历史事件“与母邦兵戎相见”是什么历史事件?南北对峙期间的伟大总统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位总统“拯救分裂危机”对美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材料中认为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是什么?请列举两项美国在此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3)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世纪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最终加入了哪个阵营?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火药桶”,我们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图说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独立战争.
(2)本题以《大国崛起》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以及美国在第二工业革命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3)本题以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末世纪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根本原因.
【解答】(1)据材料一“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民族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可知,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与母邦兵戎相见”是美国独立战争.南北对峙期间的伟大总统是林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美国内战,使美国走向政治、经济的统一,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据材料二“在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以电气化为标志或者电力的广泛使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等,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线,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材料中认为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是美国重视科技发明创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有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等,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线,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3)综合材料二、三中可知,19世纪末世纪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如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力发展科技提升综合国力,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科技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北美的独立战争;林肯;使美国走向政治、经济的统一,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以电气化为标志或者电力的广泛使用;美国重视科技发明创新;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等,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线,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3)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力发展科技提升综合国力,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科技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7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