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5 23: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3.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治维新
B.大和统一日本
C.大化改新
D.幕府统治建立
4.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5.“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6.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  )
A.《马可 波罗行记》
B.《天文夜谭》
C.《战争与和平》
D.《荷马史诗》
7.18世纪起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8.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  )
A.但丁
B.拉伯雷
C.莎士比亚
D.汤显祖
9.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这一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人。下列重大事件中,提倡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宪章运动
D.新航路开辟
10.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章西女王  ④玻利瓦尔  ⑤林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11.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作出最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 伽马
②但丁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与这句话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3.日本迈入近代社会的改革中,哪项措施对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  )
A.取消武士特权
B.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内燃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汽车
B.汽车,飞机
C.汽车,火车
D.轮船,火车
15.假如你是一位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
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
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16.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近年来关于时空隧道的科幻题材电影大受欢迎,实际上根据相对论时空隧道确实存在,那么相对论的创立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居里夫妇
18.《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  )
A.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B.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C.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D.对不平等社会现实的仇视
 
二、综合题
19.古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中,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共同贯穿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构建了不同的乐章。
【冲撞与融合】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1)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
(2)在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方面搭起文化交流桥梁的是那些商人?说说他们的贡献?
【和平与交往】
材料二:马克 波罗一行于1271年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是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一路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过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朗的首都。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已三年有余。
(3)记述马可 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本著作的影响有哪些?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该国为“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例举一个)“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了沦为什么的危机?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同期与材料一国家类似的改革是什么改革,这两次改革有何相同点?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21.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发现自己和发现世界的道路上前进,了解人类对世界的发现和对自我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14﹣16世纪)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1)材料一中的“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该运动的本质。
材料二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2)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事件“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请问这种积累资本的途径是什么?图中A、
B、
C三段,最为血腥的是哪一段(填字母)?
结合材料三,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4)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请简述自己的理解。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使用有关?
(2)近代以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请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各举一例即可).从生产关系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社会相继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府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逼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年3月30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正是基于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4)综合上述内容写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哪两个阶级的矛盾已相当尖锐?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四:186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位居第一,法国第二,美国第三,德国第四;190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美国第一,德国第二,英国第三,法国第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材料四中,1860﹣1900年欧洲各国工业产量排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类那次重大灾难的发生?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史实的配搭.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因而B对应正确.
故选B.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和伊斯兰教应运而生.610年,穆罕默德出家隐修,潜心创教.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穆罕默德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多次率兵攻打麦加.630年,他再次兵临麦加城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从此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④③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3.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治维新
B.大和统一日本
C.大化改新
D.幕府统治建立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分析】本题以“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为切入点,考查大化改新的意义.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前,日本处在幕府的封建统治下.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C.
 
4.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封建国家的史实.
【解答】与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相关的知识均出现于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亚洲国家中,因而题干中的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亚洲封建国家.
故选D.
 
5.“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考点】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
【解答】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文明交流方式中的暴力冲撞,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是古代文明交流方式中的和平交往.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均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故选A.
 
6.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  )
A.《马可 波罗行记》
B.《天文夜谭》
C.《战争与和平》
D.《荷马史诗》
【考点】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本题考查《马可 波罗行记》,知道《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解答】据题干信息“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可知,题干所说这部“奇书”是《马可 波罗行记》.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元朝.回国后,在狱中口述由他人写出《马可 波罗行纪》,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故选A.
 
7.18世纪起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考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答】18世纪起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美国独立战争中没有推翻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故选C.
 
8.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  )
A.但丁
B.拉伯雷
C.莎士比亚
D.汤显祖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为切入点考查文艺复兴中的莎士比亚.
【解答】据题干“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结合所学可知是对莎士比亚的描述.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故选C.
 
9.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这一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人。下列重大事件中,提倡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宪章运动
D.新航路开辟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考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解答】据题干“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这一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人.”结合所学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
故选A.
 
10.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章西女王  ④玻利瓦尔  ⑤林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考点】印度民族大起义;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人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不符合题意;⑤林肯领导南北战争,是内战,不符合题意;②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③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英国殖民者、④玻利瓦尔领导西属拉美独立运动,打击西班牙殖民者,符合题意.
故选A.
 
11.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作出最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 伽马
②但丁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参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
【解答】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到达印度等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②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
故选C.
 
12.“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与这句话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861年改革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可知,当时的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故选C.
 
13.日本迈入近代社会的改革中,哪项措施对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  )
A.取消武士特权
B.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其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对日本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这为日本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故选D.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内燃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汽车
B.汽车,飞机
C.汽车,火车
D.轮船,火车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区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的进步,轮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解答】据所学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在交通工具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内燃机为动力,德国人卡尔 本茨发明了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故选B.
 
15.假如你是一位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
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
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移动电话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一战发生在1941﹣﹣1918年,ABD均符合史实.
故选C.
 
16.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著名战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一战爆发;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故选B.
 
17.近年来关于时空隧道的科幻题材电影大受欢迎,实际上根据相对论时空隧道确实存在,那么相对论的创立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居里夫妇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直接设问考查相对论的创立者.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辨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解答】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科学家之一,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辨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故选C.
 
18.《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  )
A.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B.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C.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D.对不平等社会现实的仇视
【考点】近代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
【解答】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是他在法国南方创作的,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都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故选C.
 
二、综合题
19.古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中,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共同贯穿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构建了不同的乐章。
【冲撞与融合】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1)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
(2)在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方面搭起文化交流桥梁的是那些商人?说说他们的贡献?
【和平与交往】
材料二:马克 波罗一行于1271年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是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一路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过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朗的首都。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已三年有余。
(3)记述马可 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本著作的影响有哪些?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考点】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方式,知道古代文明交往有两种方式.
(2)本题考查阿拉伯人搭起文化交流桥梁的贡献,知道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3)本题考查《马可 波罗东游》,知道《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4)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交往有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冲突,往往以战争的形式展开,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二是和平交往,以商人的互市、使者的往来为主要形式,带来的是物质财富上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
(2)在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方面搭起文化交流桥梁的是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商人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著有《医学集成》《医典》等.
(3)据“马克 波罗一行于1271年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是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一路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过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朗的首都.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已三年有余”可知,记述马可 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马可 波罗行纪》;《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交流方式的了解,我们应持坚持和平交流的方式.
故答案为:
(1)和平交流.
(2)阿拉伯商人;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成就,著有《医学集成》《医典》.
(3)《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4)坚持和平交流的方式.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该国为“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例举一个)“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了沦为什么的危机?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同期与材料一国家类似的改革是什么改革,这两次改革有何相同点?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从原因、内容、影响分析.
(2)本题考查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4)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分析相同点.
(5)本题考查日本和俄国及这两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
【解答】(1)据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可知,材料中的岛国指的是日本,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实行了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从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据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可知,材料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美国.美国历史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存在奴隶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19世纪中期两种制度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先后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和内部障碍.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善于学习他国的经验,敢于排除国家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勇于创新;学习先进;立足国情,制定适当的政策.
(4)同期与材料一国家类似的改革是俄国1861年改革,依据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近代两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的障碍.
故答案为:
(1)日本;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资本主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2)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勇于创新;学习先进;立足国情,制定适当的政策.
(4)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①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影响相同: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④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革命.
 
21.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发现自己和发现世界的道路上前进,了解人类对世界的发现和对自我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14﹣16世纪)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1)材料一中的“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该运动的本质。
材料二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2)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事件“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请问这种积累资本的途径是什么?图中A、
B、
C三段,最为血腥的是哪一段(填字母)?
结合材料三,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4)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请简述自己的理解。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
【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3)本题考查三角贸易.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14﹣16世纪)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可知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据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可知是对新航路开辟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为欧洲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据材料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知是对三角贸易的描述.在整个三角贸易中最为血腥的是中程,即A段;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经济的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资本是通过血腥的掠夺获得的.
(4)随着通往美洲、亚洲和非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的对外扩张和殖民的道路,获得了无数的财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时给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欧洲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三角贸易;A段;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经济的落后.
(4)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的对外扩张和殖民的道路,获得了无数的财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时给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使用有关?
(2)近代以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请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各举一例即可).从生产关系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社会相继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
(2)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和将资本主义社会相继带入的时代.
(3)本题考查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4)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解答】(1)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幅图,图一关于“煤炭”、图二关于“石油”,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瓦特改良蒸汽机出现以后,煤炭成为新能源,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煤炭产量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把石油作为新能源大量使用,从而使石油的产量增加.
(2)18世纪60年代最早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社会带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为此英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这说明,英国不但重视因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方面的危害,还制定了相关法律,建立起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4)两次工业革命启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发展教育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
故答案为:
(1)蒸汽机;内燃机.
(2)第一次: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美国或德国;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或帝国主义阶段.
(3)建立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府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逼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年3月30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正是基于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4)综合上述内容写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哪两个阶级的矛盾已相当尖锐?
【考点】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分析】(1)本题以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城市化状况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社会问题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掀起的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
(2)本题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
(3)本题以《公社第一次宣言》为依托,考查巴黎公社的性质.
(4)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考查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传染病很容易扩散”“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可知,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分化加剧;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工业化程度的加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
(2)据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据材料三“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成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可知,材料中的公社是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4)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相当尖锐,随着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运动需要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做指导,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故答案为:
(1)贫富分化加剧;宪章运动.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四:186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位居第一,法国第二,美国第三,德国第四;190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美国第一,德国第二,英国第三,法国第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材料四中,1860﹣1900年欧洲各国工业产量排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类那次重大灾难的发生?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材料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2)本题以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泡、福特和他制造的汽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本题以材料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问题.
(4)本题以材料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
(5)本题以材料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860﹣1900年欧洲各国工业产量排序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最终导致的人类重大灾难的发生.
(6)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可知,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
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工业革命在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西方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中“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泡”可知,这是电力的应用;据“福特和他制造的汽车”可知,这是内燃机的应用.
(3)据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可知,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这些是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
(5)据材料四“186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位居第一,法国第二,美国第三,德国第四;1900年在工业产量方面美国第一,德国第二,英国第三,法国第四.”可知,材料四中,1860﹣1900年欧洲各国工业产量排序中德国超过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
故答案为:
(1)生产革命: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
(2)电力;内燃机.
(3)环境污染.
(4)原因: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5)变化:德国超过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6)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7年2月25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