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5 23: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3.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佛教
B.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C.古希腊﹣《荷马史诗》
D.古巴比伦王国﹣象形文字
4.你一定知道“芝麻开门”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哪国的民间故事(  )
A.希腊
B.阿拉伯
C.罗马
D.印度
5.公元七世纪创立的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事件是指(  )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攻占巴黎
C.攻占巴士底狱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7.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全诗长一万多行,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作者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们是(  )
A.但丁﹣﹣﹣《神曲》
B.但丁﹣﹣﹣《哈姆雷特》
C.莎士比亚﹣﹣﹣《蒙娜丽萨》
D.莎士比亚﹣﹣﹣《神曲》
8.在世界航海史上,首次环地球一周并证实地圆学说的是(  )
A.哥伦布船队
B.达 伽马船队
C.迪亚士船队
D.麦哲伦船队
9.近代欧洲文明发展之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条罪恶之路.这么评价的理由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曾经
①贩卖黑奴②开展工业革命③血腥掠夺殖民地④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人民网新闻报道:“美国黑人参议员巴拉克 奥巴马在他的家乡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不少人认为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下列历史事件最能直接说明上述新闻中“黑人竞选总统”的可能性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1.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作出最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 伽马
②但丁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五月流血周”
③欧仁 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④巴黎公社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3.英、俄、日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相似之处是(  )
A.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B.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保留了君主
D.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14.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D.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5.当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不应忘记的汽车发明者是(  )
A.哥白尼
B.富尔敦
C.本茨
D.史蒂芬孙
16.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你认为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法国大革命
D.印度民族大起义
17.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梵 高
B.贝多芬
C.施特劳斯
D.列夫 托尔斯泰
18.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二、材料说明题
19.请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图(A)是什么发明?发明者是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2)图(B)是什么发明?发明者是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3)图(C)的发明者是谁?
(4)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请问这两个“时代”分别指什么?
(5)两次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翻开殖民历史的画册,有罪恶有愤怒更有感触。
【探究一】知识梳理
(1)最先走上殖民侵略道路的国家是哪些?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
【探究二】解决问题
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使得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的过程是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概括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同学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何认识。
【探究三】填图识史
(4)请将下列三角贸易的图片补充完整
【探究争鸣】
(5)有人说“殖民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殖民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请谈谈你的观点。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
材料三
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让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种称为“珍妮机”的纺纱机,1785年后,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
(2)材料二中所描述是什么事件?材料中所说黑色‘货物’来自哪一地区?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事件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所提供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谈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22.在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
材料二:一个农奴的日记: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都大声地朗读着宣言,我不断地听到诸如“自由”和“自由法令”等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
材料三: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材料四: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大久保利通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宣言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宣言颁布后的直接效果。
(2)材料二中的现象与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有何必然联系?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若将这三国演绎的精彩纳入同一主题下,请你为这一主题命名。
23.“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有何变化?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是如何的?
(3)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两国是通过哪种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5)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对这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材料三:“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6)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主要特点是什么?
(7)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8)综合上述,谈谈上述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11月,罗曼 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他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在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材料二
一位驾驶坦克的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蒙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引自《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材料三
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道:“(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坦克之外,在这次战争中还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描述指的是哪次战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考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
【解答】在西欧封建时代,罗马天主教会坚持“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这种现象说明了罗马天主教会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故选B.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考点】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答】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故选C.
 
3.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佛教
B.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C.古希腊﹣《荷马史诗》
D.古巴比伦王国﹣象形文字
【考点】古老神秘的文字.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解答】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古巴比伦王国对应的是楔形文字.
故选D.
 
4.你一定知道“芝麻开门”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哪国的民间故事(  )
A.希腊
B.阿拉伯
C.罗马
D.印度
【考点】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分析】本题以经典故事切入考查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解答】《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故选B.
 
5.公元七世纪创立的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
【解答】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具有政教合一特征.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故选A.
 
6.“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事件是指(  )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攻占巴黎
C.攻占巴士底狱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考点】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的事件.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解答】据“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可知,这一事件是指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它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故选C.
 
7.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全诗长一万多行,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作者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们是(  )
A.但丁﹣﹣﹣《神曲》
B.但丁﹣﹣﹣《哈姆雷特》
C.莎士比亚﹣﹣﹣《蒙娜丽萨》
D.莎士比亚﹣﹣﹣《神曲》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一部文学作品,全诗长一万多行,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为切入点以考查文艺复兴先驱但丁.
【解答】据题干“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全诗长一万多行,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作者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可知是对但丁的描述.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故选A.
 
8.在世界航海史上,首次环地球一周并证实地圆学说的是(  )
A.哥伦布船队
B.达 伽马船队
C.迪亚士船队
D.麦哲伦船队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要掌握麦哲伦远洋航行的知识点.
【解答】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故选D.
 
9.近代欧洲文明发展之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条罪恶之路.这么评价的理由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曾经
①贩卖黑奴②开展工业革命③血腥掠夺殖民地④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三角贸易;英国的殖民扩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解答】“近代欧洲文明发展之路”说明下列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条罪恶之路”说明贩卖黑奴和血腥掠夺殖民地事件犯下了罪恶.根据教材所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血腥掠夺,贩卖黑奴,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也给被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是罪恶的.
故选C.
 
10.人民网新闻报道:“美国黑人参议员巴拉克 奥巴马在他的家乡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不少人认为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下列历史事件最能直接说明上述新闻中“黑人竞选总统”的可能性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答】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曾经颁布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得益于林肯的政策.故最能直接说明“黑人竞选总统”的可能性的是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故选C.
 
11.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作出最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达 伽马
②但丁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参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
【解答】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到达印度等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②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
故选C.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五月流血周”
③欧仁 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④巴黎公社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考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解并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遇到的挫折.
【解答】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在1848年;②“五月流血周”是在巴黎公社运动的1871年5月;③欧仁 鲍狄埃创作《国际歌》是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④巴黎公社建设是在“五月流血周”前.
故选B.
 
13.英、俄、日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相似之处是(  )
A.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B.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保留了君主
D.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考点】《权利法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确立;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从上而下的农奴改革,是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三个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都保留了君主.
故选C.
 
14.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D.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直接设问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解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故选A.
 
15.当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不应忘记的汽车发明者是(  )
A.哥白尼
B.富尔敦
C.本茨
D.史蒂芬孙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以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为切入点,考查汽车的发明人.
【解答】据所学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 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
故选C.
 
16.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你认为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法国大革命
D.印度民族大起义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年到1918年,帝国主义列强均卷入了这场战争,是1916年的第6届奥运会取消的主要原因.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于1861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于1857年.
故选B.
 
17.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梵 高
B.贝多芬
C.施特劳斯
D.列夫 托尔斯泰
【考点】近代文学.
【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
【解答】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这些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故选D.
 
18.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达尔文.
【解答】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故选C.
 
二、材料说明题
19.请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图(A)是什么发明?发明者是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2)图(B)是什么发明?发明者是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什么机器为动力机?
(3)图(C)的发明者是谁?
(4)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请问这两个“时代”分别指什么?
(5)两次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1)本题以图(A)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及其所使用的动力机.
(2)本题以图(B)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卡尔 本茨发明的汽车及其所使用的动力机.
(3)本题以图(C)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4)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
(5)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观察图(A)可知,图(A)是火车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观察图(B)可知,图(B)是汽车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德国人卡尔 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以内燃机为动力机.
(3)观察图(C)可知,图(C)是飞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故答案为:
(1)火车;史蒂芬孙;蒸汽机.
(2)汽车;卡尔 本茨;内燃机.
(3)莱特兄弟.
(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翻开殖民历史的画册,有罪恶有愤怒更有感触。
【探究一】知识梳理
(1)最先走上殖民侵略道路的国家是哪些?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哪个?为什么?
【探究二】解决问题
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使得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的过程是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概括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同学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何认识。
【探究三】填图识史
(4)请将下列三角贸易的图片补充完整
【探究争鸣】
(5)有人说“殖民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殖民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请谈谈你的观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扩张.
(3)本题考查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
(4)本题考查三角贸易.
(5)本题开放性题.
【解答】(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沿着新航路,他们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非拉等地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2)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3)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使得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概括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有种族屠杀、掠夺财富、掠夺土地变成殖民地、贩卖黑奴等.原始资本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掠夺的基础上的.
(4)三角贸易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接着,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最后,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这叫“归程”.三角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导致了非洲的落后.由此可知在罪恶的“三角贸易”中获利最大的是欧洲.
(5)评价历史历史事件要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从是否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角度进行评价;进行多角度评价等.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就是灾难和罪恶,它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穷和落后.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殖民地国家来说,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客观上加强了殖民地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使了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故答案为:
(1)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
(2)英国;因为它在世界各大洲都建有殖民地.
(3)种族屠杀、掠夺财富、掠夺土地变成殖民地、贩卖黑奴;认识:原始资本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掠夺的基础上的.
(4)①欧洲;②黑奴.
(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①殖民侵略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了长期以来的贫困和落后,所以是一种罪恶;②殖民侵略掠夺的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或冲撞了落后地区生产方式,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
材料三
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让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种称为“珍妮机”的纺纱机,1785年后,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
(2)材料二中所描述是什么事件?材料中所说黑色‘货物’来自哪一地区?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事件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所提供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谈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三角贸易.
【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2)本题考查三角贸易.
(3)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影响.
(4)本题考查英国崛起的原因.
【解答】(1)根据材料一“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可知“他”指哥伦布.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美洲的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但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2)根据材料二“…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可知描述的是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掳掠黑人,然后横渡大西洋,把他们卖到美洲.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使非洲失去了大量人口,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为欧洲聚敛了大量财富,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在世界上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进行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英国大机器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英国迅速发展为世界大国.
故答案为:
(1)哥伦布.
(2)三角贸易;非洲.
(3)影响:给非洲和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的贫穷落后;但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4)因素:政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通过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2.在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
材料二:一个农奴的日记: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都大声地朗读着宣言,我不断地听到诸如“自由”和“自由法令”等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
材料三: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材料四: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大久保利通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宣言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宣言颁布后的直接效果。
(2)材料二中的现象与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有何必然联系?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若将这三国演绎的精彩纳入同一主题下,请你为这一主题命名。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一中宣言的名称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材料一“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可知,该宣言颁布后的直接效果是解放了南方的奴隶,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2)由材料二“一个农奴的日记: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由材料三中的表格可以看出,相比较1861年,1891年时,俄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据所学知,材料二中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材料三中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材料中“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看出大久保利通的观点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表现在经济方面的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为了摆脱被侵略的地位,开始学习西方,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即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4)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而俄国和日本则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若将这三国演绎的精彩纳入同一主题下,这个主题应是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或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故答案为:
(1)名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直接效果:解放了南方的奴隶,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2)材料二中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材料三中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得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4)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23.“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有何变化?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是如何的?
(3)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两国是通过哪种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5)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对这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材料三:“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6)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主要特点是什么?
(7)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8)综合上述,谈谈上述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戊戌变法;“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2)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要读懂大久保利通的话.
(3)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
(4)本题考查日、俄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
(5)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6)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7)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8)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解答】(1)由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或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由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可知,这段话主要强调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据所学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了世界强国.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日本和俄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5)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掀起了戊戌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的方式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对这一方式的有益探索.
(6)据所学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7)据所学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且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8)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创新精神、国家干预经济、实事求是等.
故答案为: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或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资产阶级改革.
(5)维新变法.(或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都可)
(6)开创了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7)一国两制.
(8)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创新精神、国家干预经济、实事求是等.(意思对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11月,罗曼 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他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在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材料二
一位驾驶坦克的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蒙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引自《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材料三
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道:“(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坦克之外,在这次战争中还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描述指的是哪次战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著名战役;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及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
(3)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
(4)本题主要考查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的做法.
【解答】(1)据材料一“1916年11月,罗曼 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他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在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发起的战争;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2)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坦克之外,在这次战争中还使用了飞机、毒气、远程大炮.
(3)据材料三“(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可知,这描述的是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警惕好战势力的抬头;加强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人类应团结起来,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等等.
故答案为: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2)飞机、毒气、远程大炮.
(3)凡尔登战役.
(4)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警惕好战势力的抬头;加强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人类应团结起来,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7年2月25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