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多分支结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多分支结构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27 12: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
多分支结构
学科
信息技术
课时:1课时
年级
初二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初步掌握多分支结构。(2)掌握Select
Case语句的格式。(3)理解多分支结构,并能用if语句和Select
Case语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本节课,初步认识多分支结构特点,编辑和运用方式,学会如何用程序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2)
小组探讨,结合之前所学,
完成课堂练习。(3)
自主探究:同学可以发挥自己创造力,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多分支结构。这是对上节课分支结构的延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分支结构也有所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内容应该容易接受,所以我打算用1课时完成。本节课将使用书中的例子来教学,即通过车牌号来判断该车来自哪个城市,该案例与生活联系大,车牌号也是学生能够每天看见的东西,
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判断车牌的程序,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中,说少多做,多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尝试独立编写代码,灵活运用Select
Case语句。最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看看自己有何收获。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会进行评价。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强,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支结构,因此对于多分支结构学生应该能够快速上手。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代入教学,运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针对这个年纪的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的作用,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们来。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挥学习的能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Select
Case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用编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能理解多分支结构,并用多分支结构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多分支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五、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采用案例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领下,渐进式掌握学习内容,开拓自己的思想。通过简单的看车牌判断所属地程序,让学生对多分支结构产生兴趣,从而对分支结构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Select
Case语句的特点,与学生就多分支结构可以运用的方面进行探讨。最后通过结合实际,让学生自主编写小程序实现多分支结构。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编程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发散性。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边做边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然后对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教学设计过程】1.通过演示判定成绩程序,让同学结合之前所学,协作自主探究如何来实现该程序。2.尝试写出该程序代码(教师一旁提点),然后教师给大家演示正确代码,引出多分支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3.最后总结回顾if-else语句的知识要点。4.通过相同程序效果,学生和教师代码不同,引出select
case语句以及多分支结构。5.学习多分支结构的概念,多分支语句的格式。6.独立设计完成课本中根据车牌号查询汽车所在地的程序。
教学环境与素材
1.
网络教室,电脑装有VB6.02.
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范例程序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支结构,大家都能够掌握if语句的运用,
我们大家先来看一个用if语句编写的判定成绩的程序,该程序能通过输入不同的分数,判定你输入的分数是什么等级的。师:我们输入成绩78,点击评定按钮,它会显示评定等级为C。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我们要怎么来实现这个程序呢?师:看来很多同学都能够运用if-else语句来独立完成这个程序。有没有完成的同学,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编写程序的程序代码,:教师展示自己程序的代码:
【总结】教师回顾if-else语句的运用,针对于该程序,引出多分支结构和select
case语句。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讨论如何实现该程序。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运用if-else语句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学生操作】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讨论】学生观察两个程序的不同之处,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以及这两段程序的区别在哪。
2.教学内容
【了解什么是多分支结构】师:用不同天气穿不同衣服的例子来阐述多分支结构的概念。【多分支结构流程图】和学生一起探讨Select
case语句的执行流程图,让学生对Select
case有更深入的了解。【语法】Select
case测试表达式Case
表达式1
语句块1Case
表达式2语句块2……Case
表达式n语句块n[Case
else语句块
n+1]End
select【问题一】Select
case语句有哪些优势?生活中哪些例子我们可以运用到select
case语句?【程序设计】利用vb制作一个根据车牌号首字母查询所在地的程序。1.显示程序效果2.让同学思考要如何做,实现什么功能?3.根据任务进行分析,画出流程图4.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独立完成程序
【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属于多分支结构?让学生思考,结合生活,代入到学习中。【学生操作】初中学生对亲自动手实践更有兴趣,通过画出流程图,是学生对程序的设计更为清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思考】学生讨论Select
case语句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对多分支结构进行归纳,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实践】动手完成书本实例的编写,亲自体验程序设计,两人一组互相帮助,解决程序编写中碰到的问题。通过教学实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程序学习的兴趣。
3.教学拓展
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书本程序后,可以完成课本随堂练习第2个小题,或者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运用到多分支结构的程序。通过不同任务的完成,实现分层拓展,也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
【学生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深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和兴趣的学生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提高对vb程序的学习。
4.教学小结
【作品展示】向大家展示2-3名学生的程序,点评其优缺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作业上传】让学生将作业上传到老师的电脑中,教师课后评分,对学生总体水平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所了解。【课堂小结】1.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2.总结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3.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发言】对程序如何设计发表意见,谈谈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同时引出本课内容,教师先阐述多分支结构的概念和用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分支结构的应该如何运用。教师说少,学生做多,把课堂让给学生,通过让学生亲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
本节课也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比较突出,一部分学生基本不接触电脑,需要一定时间熟悉操作,对编程上手慢。而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动手能力强,可以轻松跟上进度还有余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搭配,让学的快的同学和学的慢的同学组队,互相帮助。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情况布置分层任务,简单和拓展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自由选择完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参与到学生动手操作中去,巡视辅导,给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尽量解决差异性问题。今后,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学会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