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列子》一则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7 14: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列 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黄帝神游》《愚公移山》。
朗读: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fú)!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擅长弹琴, 钟子期善于听音乐。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呀像泰山!”伯牙又向往流水。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心里悲愁,就拿琴弹了起来。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长江黄河!”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擅长,善于志趣,心意所向好啊山高耸的样子水流宽广的样子想象的情景懂得,知道山的北面同“猝”,突然于是,就拿,拿过来伯牙弹琴时,心里向往登高山。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
钟子期 辄 穷 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您的听力呢?”您的听力好啊,好啊!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琴曲的一种再立即,就穷尽放下琴,意思是停止弹琴久下不停的雨旨趣使琴声逃脱对方的想象。 逃,使动用法,使……逃脱。犹“如何”,怎样。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古今异义词1.泰山之阴
2.卒逢暴雨
3.霖雨之操
4.辄穷其趣
5.援琴而鼓之
6.更造崩山之音古今山的北面阴天同“猝”,突然小兵琴曲的一种操心;操练穷尽,这里用为动词贫穷拿,拿过来弹奏援助锣鼓;鼓掌创作,这里也是弹奏的意思制造问题探究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3.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4.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5.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
“善哉”中的“善”:好。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道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要懂得珍惜。主旨探究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感。伯牙善鼓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知音难得关于交友的成语或名言。成语
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哪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朋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称“总角”。)
管鲍之交: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名言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习题。
2.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字数不得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