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语文A版4.10《如梦令》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语文A版4.10《如梦令》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7 14: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如梦令李白 诗仙 李煜 词圣 词国女皇李清照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简介】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词牌名,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
词的题目:每一首词牌名,可根据词所写的内容另加标题。如:《沁园春 雪》《清平乐 村乐》,沁园春和清平乐都是词牌名,雪和村居就是题目。【词牌简介】◆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常见的词牌有:忆江南、卜算子、浣溪沙、采桑子【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藕莲藕ǒu我能行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尽了。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
力划船渡过。
滩:河滩。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读一读,说说从带点的词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常记”明确表示追述。“沉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写出了什么? “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读句子,说意思。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这句词表明主人公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她的忘情心态。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读句子,说体会。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常
记地点:溪亭时间:日暮事件:醉归情节: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景致: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白鹭 晚霞诗情画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同学们齐读这首词,说说它的意思。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 【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课外收集有关“李清照”其它的词并摘抄其中的一两首。比

比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 如梦令.mp3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宋词 如梦令.mp3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烬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惶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