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第四单元能力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第四单元能力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7 15: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单元能力测试卷
D
C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B.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D.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
C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边城》。
B.《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C.《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是中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
D.《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是文化大革命后崛起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
A
5.综合性学习。(10分)
今年端午节即将来临,班委会决定举行一次“趣味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富有文采的主题。(3分)
了解端午习俗,弘扬传统文化。
(2)调动思维,趣味竞猜。(2分)
忠言逆耳原辞楚,事不由人屈问天。
。(打一古代诗人名字)
屈原
(3)名联补缺。(2分)
一门父子三词客, 。
(4)走进对联。下面是一份“对联”问卷调查表,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3分)
喜爱对联的人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问题。(20分)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6.赶马女孩子唱山歌有什么特点?(6分)
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7.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从侧面表现了赶马女孩子的歌声悦耳动听。
8.选段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两个“钻”字表现了云雀飞的速度快而有力。
9.作者用了大半篇幅来描写山路边上的野花、戴胜鸟和云雀等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
写出了赶马女孩子唱歌的美好环境,渲染烘托了赶马女孩子唱歌的气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4分)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10.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老去的舌尖:老去——退化(迟钝、麻木)。(2)老去的味道:老去——消逝。
11.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6分)
用心用情,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12.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6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了。
13.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6分)
放慢生活节奏,清除心中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三、写作(50分)
1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一:特别的经历
文题二:________温暖了我的岁月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