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
教学设计
课
题
《月光》
授课时间
课
型
欣赏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月光》分析曲子由几部分组成,体验每部分音乐给人产生什么印象?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并根据个人理解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并能喜欢以音乐的方式写景,能够用其他艺术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月光》能够以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具学具准
备
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欣赏法
视唱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聆听讲解视唱感受乐曲的思想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一段舞蹈,回答舞蹈家在什么背景下表演2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图,回答作者的画表现什么内容?(星、月、夜)3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所见的月光有什么感受?二、教学新课1、聆听一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说出曲子由什么乐器演奏。2、作者及作品简介.作者简介:??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7岁学习钢琴,10岁入巴黎音乐院。1885年到罗马进修。1887年返回巴黎,以作曲、教私人学生、为出版商改编乐曲为业,生活贫困。1901年开始为报刊杂志撰写音乐论文,表达自己的美学见解。此后不时在国外从事演奏、指挥的音乐评论活动。???德彪西早期的音乐作品主要有歌曲60余首代表作有管弦乐曲交响素描《大海》牧神午后》其中富于细致抒情性的《贝加摩组曲》可算是这一时期的佳作。这一组曲中的《月光》一曲尤为著名,此曲已具印象主义特征。?3、简单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运用印象主义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其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和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大量采用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这种音乐风格对19世纪末以来的欧洲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接受印象主义影响的作曲家很多,如拉威尔、法利亚、利亚多夫、席曼诺夫斯基、戴留斯等。?4.音乐分析??钢琴曲《月光》,原是《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段。这部组曲写于20世纪初,全曲由四首乐曲组成。据说作曲家写这个作品是受到叙事诗《月迷比埃罗》的影响。这首叙事诗是讲:在意大利贝加摩地方有一个叫比埃罗的青年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为沉缅于物质生活为月光所杀。最后,由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月亮的宽恕,又回到了人间。德彪西写月亮的作品有好几首,《月光》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首。它虽然属于比较早期的作品,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已经显露出某些印象主义特征。这里不但有精美绝伦的旋律,丰富多样的节奏,更有细腻无比的和声色彩变化,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下,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绝妙画面。?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降D大调,9/8拍,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
??中段从降D大调转到E大调上,后又回到降D大调。然后进入音乐的高潮,右手的旋律由一些短小的乐句组成,左手配以分解和弦,好似描写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这一段和第一、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因此比较活泼。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后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加蒂听了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后评论说:“上行的琶音多么轻盈!好似涌起一股喷泉。然后,在主音和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伸展出来的。它宽广、嘹亮而富于表情。”?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聆听《月光》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认识了作曲家德彪西。四、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知识,回去搜集有关印象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下节课讨论。五、板书设计:
月光钢琴独奏法
德彪西曲七、教学后记
复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