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难点
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这就使我们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和破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能源与环境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课本P86-87内容,教师讲解。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温室效应发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海平面上升;生态圈平衡遭破坏;海水倒灌,使良田遭到破坏等。
2.酸雨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课本P88内容,教师讲解。
人类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会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生成酸性物质,溶在雨水中便成了酸雨。酸雨能使土壤酸化,是植物难以生长。3.铅尘增加
人类工业和对物品的处理不当使空气中的铅尘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力下降,也易使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探究点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为了减少能量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改进传统能源的技术,同时还要着力开发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板书设计
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利用不当使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等。
二、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教学反思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对学生将来在道德品质等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会有很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让学生知道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大自然和合理利用能源。这节课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