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天地》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曲苑天地》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27 19:14:12

文档简介

《曲苑天地》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北京琴书《有话好好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曲艺音乐,并对曲艺音乐产生兴趣,从而热爱上中华民族艺术。
2.通过学唱和欣赏,了解曲艺音乐的伴奏乐器、表现形式,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三、教学重难点
1.歌唱《前门情思──大碗茶》,正确把握弱起小节,并能准确唱出装饰音,表现出歌曲韵味。
2.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北京琴书《有话好好说》能感受出曲艺中音乐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是歌手中有一位歌王是哪位?
学生:……
教师:歌王不仅仅是给观众亮出好嗓子,唱出动听的歌,更应该传承音乐的文化,韩磊在他的歌曲里有给大家带来过蒙古神秘悠扬的呼麦、胡笳朝尔,印度具有异域风情西塔尔琴声,古老优美的学堂乐歌,还有一件在秦朝就诞生有着悠久历史,演奏难度非常高的乐器。
欣赏三弦演奏《前门情思大碗茶》过门,介绍乐器。
(二)《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师:听过门,认为是什么地域的音乐?
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京味,是因为它的旋律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的元素,伴奏也运用了三弦、琵琶等乐器。
教师:完整欣赏作品,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1.每句后都有个小过门;
2.大量装饰音;
3.弱起小节较多。
音乐活动:带节奏朗读歌词,注意儿话音、节奏准确性和清楚演绎出弱起小节。
带入旋律,并强调装饰音的使用。
歌曲分段,并分析每段歌曲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首歌曲是吸收了北京地区的曲艺元素结合流行音乐而成,那么我们现在来欣赏一首北京地区的曲艺代表──京韵大鼓。
(三)《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师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京韵大鼓的概念:京韵大鼓形成于京津两地。传入天津、北京后,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伴奏乐器:这个书鼓常见的敲击鼓点是──双七点。教师用象声词将其标记出来。分辨“嘣”“尺”各是敲击鼓的什么位置。
活动:一起念、一起用笔敲击、游戏。
教师:刚刚我们一起感受了京韵大鼓的鼓点,了解了他的伴奏,下面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首由京韵大鼓元素创作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他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老舍创作的《四世同堂》描绘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所以用了作曲家雷振邦和雷蕾用了具有北京韵味的京韵大鼓元素创作了这首歌曲。
骆玉笙老师是这首歌曲的原唱是京韵大鼓“骆派”的创始人,被人称为“金嗓歌王”,请同学们欣赏的歌曲时思考音乐的情绪如何。
学唱: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如何创新,她的演唱技巧是永不改变的字正腔圆。字正──依字行腔,腔圆──拼唱。用手势带唱;跟琴唱。
(四)《有话好好说》(选听)
教师:对比《丑末寅初》,我们来听听另一首北京地区的代表性曲艺作品北京琴书《有话好好说》,思考《有话好好说》有什么音乐特点。
“说似唱、唱似说”。
概念: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以三弦、四胡、扬琴为伴奏乐器。其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方言。《曲苑天地》
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四川清音《布谷鸟而咕咕叫》、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曲艺音乐,并对曲艺音乐产生兴趣,从而热爱上中华民族艺术。
2.通过哼唱主题与对比欣赏,分析音乐要素,了解曲艺音乐的伴奏乐器、表现形式,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三、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各首作品的类别,并能了解各曲种的基本知识。能分辨不同伴奏乐器,了解地域对于曲艺音乐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北京地区的曲艺,现在我们来听赏另一首曲艺,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曲艺曲种呢?
(二)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师:为什么我们能知道这首作品是苏州地区的呢?
唱腔中哪些字的读音与普通话不同,在演唱时会产生怎样的音乐特色?
1.模唱:模拟苏州方言,轻声朗读,注意语言特点对音乐产生什么影响。再带入音乐旋律,并模拟出苏州弹词中的去轻柔婉转。
2.介绍作品背景:《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该诗表达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完整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并观察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
介绍伴奏乐器及演唱形式: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多为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三)《布谷鸟儿咕咕叫》
整体欣赏,体会“哈哈腔”的特点。
活动:模唱“哈哈腔”,演唱这首歌曲时气息应该连中带跳,具有弹性,让气息的流动通畅、自如,并且有回旋的余地。气息的弹跳力强,这样可以控制声音轻巧灵活,像蜻蜓点水一样富有弹性。
教师:这是一首什么地区的曲艺作品呢?它所用的伴奏音乐和表演形式是怎样的?
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最初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
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
(四)《武松打虎》
教师:这种曲艺形式跟前面我们所学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汉族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故又名竹板快书。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
(五)小结
播放音频,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