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吃饭时不能说笑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减小 B.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
C.食物误入气管 D.影响肺的通气
2.鼻黏膜对刺激很敏感,受凉感冒时,鼻黏膜便( )
A.血管收缩 B.充血肿胀 C.干燥开裂 D.出血
3.经常吸烟的人,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的纤毛( )
A.摆动十分灵活 B.加速黏膜的分泌功能
C.生长加速,数量增多 D.摆动缓慢,痰液很难咳出
4.气管的内表面是下列哪一种组织(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5.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肌收缩,胸廓缩小 B.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
C.呼吸肌舒张,胸廓扩大 D.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
6.当呼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及肺内气体分别是( )
A.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B.高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C.等于大气压,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气体 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7.下列结构中,二氧化碳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空气 ②细胞 ③动脉血 ④静脉血 ⑤肺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④② C.④③⑤①② D.②④③⑤①
8.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人,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开窗通风 B.人工呼吸
C.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解开胸上部衣扣 D.以上方法都对
9.下列因素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工厂排放的浓烟 B.工厂机器转动发出的响声
C.装修散发的气味 D.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10.下列职业从业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最容易导致发生咽炎的是( )
A.街上工作的警察 B.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人员
C.在高等院校教学的教师 D.从事绿化管理的圆林工人
11.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不包括( )
A.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 B.使用无铅汽车,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C.市区禁止汽车鸣喇叭,控噪音 D.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1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鼻 B.咽 C.肺 D.气管
13.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4.吸气时,人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胸廓缩小 B.膈肌舒张 C.肋间肌收缩 D.肺容积缩小
15.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为平静状态 B.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
C.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16.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17.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气体经过的路线是( )
A.外界气体→食管→肺 B.肺→气管→口腔→外界
C.外界气体→气管→肺 D.肺→气管→鼻腔→外界[来源:Z。
18.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 B.膈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缩小
C.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 D.膈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不变
19.散步和慢跑属于( )
A.森林浴 B.有氧运动 C.高压氧治疗 D.贫血病治疗
20.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顺利运输到组织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如图为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 (填字母),具有保证气体畅通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 。
(2)当h收缩时,其顶部会下降,使胸腔容积扩大,完成 (填“吸气”或“呼气”)。
(3)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分布广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要清理口鼻内的污物是因为 。
A.保证呼吸道通畅 B.清洁进入的空气 C.保证卫生 D.减轻病人痛苦
2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③、④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2为 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2)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一粒西瓜子从吃下到排出体外依次通过
等器官。
(3)物质C(也是图2中的④)进行气体交换时,要透过 层扁平上皮细胞。
23.如图是用半截可乐瓶、气球、橡皮塞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过程示意模型,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模型所指部位,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②代表的结构是
人体呼吸系统的 ,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④代表的结构是 。
(2)根据模型所示,甲表示 过程,乙表示 过程。在甲图中,“膈肌”呈 状态。在乙图中,“膈肌”呈 状态。21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C(解析:咽不仅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也是食物进入食道的通道,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
及遮住喉的入口,而使食团误入气管,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故选C。)
2.B
3.D(解析:经常吸烟的人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纤毛的摆动缓慢,痰液很难咳出,经常咳嗽不止。故选D。)21cnjy.com
4.B
5.B(解析: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呼气时正好相反。故选B。) 21·cn·jy·com
6.C
7.D(解析:由于组织细胞不断地消耗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因此,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并且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及时通过血液运输至肺,经呼吸排到空气中才不至于影响人体生命活动,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应为:细胞→血液→肺泡→体外,而气体又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所以本题二氧化碳浓度大小的顺序应为:②④③⑤①。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D
9.B(解析:生活中的多种因素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些污染来自于不同的方面,都是污染物的排放所造成的,4个选项中,A、C、D都属于此类型.故选B。)
10.A
11.C(解析:市区汽车鸣喇叭,会造成噪音污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C。)
12.C
13.C(解析: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故选C。)
14.C(解析:吸气时,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胸廓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故选C。) www.21-cn-jy.com
15.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故选A。)2·1·c·n·j·y
16.C
17.D(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呼气,呼气时气体从肺→支气管→气管→鼻腔→外界)
18.C(解析: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当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故选C。)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B(解析: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因此,散步和慢跑属于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属于有氧运动.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训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等。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20.C(解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 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选C。) www-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1)肺 a、b、c、d、e 温暖 湿润 清洁
(2)吸气 (3)肺 A (4)A
22.(1)肺泡与血液 (2)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二
23.(1)气管 支气管 肺 膈肌
(2)呼气 吸气 舒张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