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早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
2.学生能唱准切分音节奏、前半拍休止的节奏,知道什么是变换拍子。
3.能认真欣赏歌曲《蓓蕾之歌》,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歌曲情绪及内涵。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以及各乐句间的紧密衔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还记得你刚踏入新校园的那一天吗 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校园景色。(多媒体播放一组熟悉的校园早晨图片,背景音乐为歌曲《校园的早晨》)
师:让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进校园,倾听《校园的早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为学生营造轻松、熟悉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引出课题,并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新歌教学。
1.复听歌曲,感受情绪。(第二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答。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如节奏、旋律等)。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了解作者,熟悉歌曲。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把握得非常好,老师也喜欢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由高枫作词,谷建分作曲。创作灵感来源于辽宁大学。诗人高枫在辽宁大学晨练时,看到了校园内的晨读景象,便触发了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校园歌曲,后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全国传唱。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泼、优美动听。
谷建芬的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3.再听歌曲,划分乐段。(第三次聆听)
老师范唱。
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请说出歌曲可划分为几个乐段?(师跟着伴奏带范唱)
学生回答。分为三个乐段。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乐段的旋律与歌记词的异同。
老师补充说明。三个乐段,为ABA’。A段的反复记号,表示要马上反复,再进入B段。A’段与A段前部分相同,只是结尾句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4.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第四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录音边挥拍边哼唱歌曲,把没有学习过的音乐符号和难唱的句子找出来。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
(1)变换拍子:在乐曲或歌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拍子。它的变换可以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也可以是无规律地循环出现。
(2)老师板书较难的句子,集体学唱。
师:在“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休止符、附点和切分节奏,比较难唱。让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来学习一下。
节奏练习
加入旋律跟琴用“啦”音演唱。
跟琴识读乐谱。
演唱歌词,老师用钢琴伴奏。
(3)休止符的演唱
聆听老师的演唱,找不同。(老师演唱歌曲第一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与刚才所教难点句“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第一句,休止的地方不换气,换气点在句尾,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连,第二句休止的地方要换气,休止对旋律有推动作用。
第五次聆听歌曲,学生跟录音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哼唱歌曲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作为辅导者出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5.艺术处理,唱好歌曲。
师生接龙演唱歌曲。(不同的乐段采用不同的伴奏型来引导学生的歌唱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乐段的情绪,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演唱。
学生回答。A、A’部分活泼、轻快,B部分优美连贯。
学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聆听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校园的早晨》。
分男、女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同时聆听不同版本的歌曲,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学生能更积极、自信地演唱,老师再在声音上加以引导,学生能唱出更动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