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捉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功效用途,感受乡村孩子在雨后捉泥鳅的喜悦心情。
2.在感受、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巩固四四拍的含义、强弱规律、指挥图示等。
3.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及前松后紧节奏型。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活泼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重点)
2.唱好一字多音及前松后紧节奏型。(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受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拍球!捉迷藏!抓人……”
教师:“能说说喜欢这些游戏的理由吗?”
学生:“拍球时可以看到皮球一弹一弹的,还能锻炼身体,所以我喜欢!”
学生:“我喜欢捉迷藏因为神秘、有趣!”
学生:“捉人游戏跑来跑去向飞起来一样!”
教师:“谁愿意随着音乐做游戏呢?”
2.学生随音乐“玩游戏”
教师:“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体会快乐,得到收获,开启智慧。大家想知道生活在乡下的小朋友最喜欢做什么吗?那就仔细听歌曲吧!”
3.初听歌曲
学生:“捉泥鳅!”
教师:“嗯嗯,捉泥鳅,什么是泥鳅?在哪里能捉到泥鳅?”
4.学生简单介绍对泥鳅的了解
(1)学生自由介绍对泥鳅的了解并画出来。
(2)教师介绍。(边介绍边出示泥鳅图片)
教师:“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常在沟渠、池塘、水田的静水底层淤泥中生活。浑身都滑溜溜的,小小的眼睛,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嘴的周围长着五对触须。它的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且生命力极强。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5.随歌曲旋律玩“捉泥鳅”
教师:“大家玩的可真高兴呀,我们再听一听歌曲,说说都有谁要去捉泥鳅?”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学生:“小牛和小牛的哥哥去捉泥鳅了,我年纪太少,不能自己去玩,所以请大哥哥带我去吧!”
教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理解歌词含义。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及原唱
此歌曲是包美圣同村好友侯德健
( http: / / baike. / view / 68493.htm"
\t
"_blank )(儿时两人虽在同一所幼稚园上学,但相互并不认识)所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侯德健从没受过任何正统音乐教育,稀里糊涂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出了这首歌。第一版“小牛的哥哥”本来是“小毛的哥哥”,台湾当局送审没有通过,于是随便改成了“小牛的哥哥”稀里糊涂就通过了。这首歌童趣盎然,是侯德健为数不多的乡土民谣风格的作品。在一次演唱会上,侯德健和包美圣,先后唱了这首《捉泥鳅》味道很不同,一个真是大哥哥的样子,一个是央求大哥哥带着去捉泥鳅的小妹妹。后来,新格唱片打算为,时年二十岁左右的包美圣,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包美圣之歌》,当为《捉泥鳅》录音时,包美圣忍不住哭了。不是因为被这首歌感动,而是因为太像儿歌,让她感觉很没面子。在制作人的软硬兼施下,她成为该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广受欢迎。借缘民歌,包美圣与同村的侯德健也成为好友。《捉泥鳅》这首儿歌当年在台湾极为走红,并跨越浅浅的海峡成为大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两句。后来,卓依婷等歌手的翻唱,更是助长了这首歌谣传播的翅膀,也延续了这首儿歌的生命。
3.播放歌曲范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拍击强拍。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歌曲画出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说出四四拍的含义。
5.教师范唱
教师:“听过歌曲,谁发现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这句歌词出现了三次,并且旋律和音高也完全相同。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请随琴唱唱这句歌词吧!”
(1)教师弹琴,学唱最后一句
教师:“这句歌词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呢?”
学生:“语气要带有恳求的语气语调,用充满希望的坚定的声音演唱。”
教师:“大家试一试吧,我们做个师生接龙游戏,你们唱这句歌词,老师唱其他乐句!”
(2)接龙演唱(形式多样,也可男女生接,也可分组接)
教师:“大家在演唱过程中发现哪几个歌词要唱的又紧凑又短促?”
学生:“们去”
教师:“找的真准确,为什么这两个字要唱得又紧凑又短促呢?”
学生:“因为前松后紧的节奏后面的两个十六分音符时值短”
教师:“非常准确,那我们就用轻巧的声音、坚定的语气演唱前松后紧节奏吧?”
6.教师示范演唱
教师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准确找到其他三处前松后紧的节奏,准确演唱。
“带着你”、“带着他”、“带着他”
7.利用画旋律线的方法解决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停(ting)、鳅(qiu)
(1)教师示范演唱,学生听辨。
(2)随歌声画出旋律线条,感受音高的变化。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
(4)学生说出演唱要领:连贯、自然、圆滑。
(5)在琴声的带领下演唱带有一字多音的乐句。
8.学生换角色接龙演唱
(1)第二乐句的后半部分和第三、第四乐句的后半部分完全相同。
(2)第三、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3)教师弹琴,学生唱相同的乐句与教师接龙演唱。
9.完整演唱(如第三、第四乐句的高音do)
(1)徒手画旋律线,听辨音高并模唱。
(2)师生共同演唱。
(3)指导学生运用气息支撑进行演唱。
(三)表现歌曲
1.讨论
教师:“怎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乡村孩子在雨后捉泥鳅的喜悦心情?”。
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
教师:“歌曲的前半部分应该怎样演唱?”
学生:“叙述性的、赞美性的语气演唱,表现乡下雨后的美丽景色”
教师:“哪一乐句的力度要加强一些?为什么?”
学生:“第三乐句、第四乐句的力度要加强一些,强调小牛和他哥哥已经去捉泥鳅了!”
教师:“第三、第四乐句的后半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演唱呢?”
学生:“急切、恳求的语气语调,坚定地演唱!”
教师:“大家说的太准确了,下面就请我们有感情的歌唱吧!”
2.演唱歌曲,鼓励学生加入简单的动作。
3.小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表演,鼓励表扬。
4.播放歌曲伴奏,鼓励学生自由表演。
(四)总结下课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泥鳅,还身临其境的捉了泥鳅,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去郊外、去田野、去乡村,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收获丰富的童年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