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导学案
主
备
审核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词语,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追求奋发向上的人格。
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读准下列加点字。旸(
)谷
姮(
)娥
一撮( )灰 皓(
)月2.根据文意解释词语。旸谷:旸:姮娥: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字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散文集《__________》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二)初读课文1.《日》《月》这两篇短文是歌颂光明及其追求者的名篇。认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描写对象特点产生的联想表达的情感日月2.短文《月》中月亮带给人的感觉与《日》有何不同?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3.朗读《日》,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4.阅读《月》,勾画并摘录描写月的句子,这种意境,让你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附:相关资料1.作者信息巴金,原名李尧棠,被称为中国的卢梭,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作家散文家。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中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等,散文集《还魂草》
《龙·虎·狗》《随想录》等。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
2005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2.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1年,当时,二战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3.他山之石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和严冷寒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向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摘自姚春树:《论巴金建国前的散文创作》)你读《日》,从对飞蛾的描写和赞美中,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动最深的是与其寒冷、寂寞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悲壮激越的情怀。而读《月》,你会从抒情主人公矛盾重重的心思中,看到与《日》同样的热情和追求。化作烟灰也罢,步入冷宫也罢,只要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抒情主人公都会毫不迟疑地奔跑过去。透过它们,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人格因素,为作者反抗黑暗、追求真善美的斗争精神所感动。
(摘自王光明:《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
复备栏复备栏
8《短文两篇》导学案
主
备
王
荣
审核
邵聚宝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小组讨论解决。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家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地怀念?作者开篇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小组讨论解决。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怎样更深的理解?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在班上展示。三、展示评价1.每组一名代表展示小组合作结果。2.学生自由评价。3.教师点评,总结。四、拓展提升星巴
金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1.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哀诉
赞叹
润湿
B.哀诉
凄切
闪亮C.欣喜
凄切
润湿
D.欣喜
赞叹
闪亮
2.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3.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4.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6.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复备栏
8《短文两篇》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yáng
héng
cuō
hào
2.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日出。
指嫦娥。
3.巴金
李尧堂
蒂甘
《家》
《春》
《秋》
《随想录》
(二)初读课文
1.
描写对象
特点
产生的联想
表达的情感
日
发光、发热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追求光明、不惜牺牲
月
冷光扑面
姮娥奔月
追求光明远离黑暗
2.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寒夜对镜,只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的确,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
3.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他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的。第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第五段,作者有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做人间的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
4.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二、合作探究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2.飞蛾和夸父都可以为自己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赞美和怀念。作为更高等的人类,为了追求光和热,当然也可以像飞蛾和夸父那样。文章开头叙述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表达作者理想人格“为了追求光和热,可以不惜牺牲生命”作铺垫。
3.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有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的事物有企盼和渴望,在追求过程中才会勇敢甚至孤独地面对寒冷、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四、拓展提升
1.B
2.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3.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
4.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
5.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6.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