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1 08: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主备
审核
教学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体味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认真独立阅读课文,在笔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上积累词语。)(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




)咫尺


肋骨


萧瑟

)庇护所

)2.解释下列词语。和煦:干涸:吞噬:浑然一体:沧海桑田: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赫(
)(
)赦(
)(
)(2)戈(
)(
)弋(
)(
)(3)澈(
)(
)撤(
)(
)辙(
)(
)(4)掘(
)(
)倔(
)(
)崛(
)(
)(5)塌(
)(
)溻(
)(
)榻(
)(
)4.填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作者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其特点具备了

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

。(二)初读课文1.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3.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愿望来写这篇文章的?附:相关资料1.作者信息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师从朱作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研究。2004年6月吴岗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体外表达纯化等。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后,参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分离与序列比较研究”和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油料作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编号JY04-B-1)。在我国率先将CRE-LOXP无标记载体转化系统引入油菜转基因育种,搭建了无标记油菜RNAi载体构建技术平台。2.文学体裁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3.他山之石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无损,水、汽油都非常充足。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复备栏复备栏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主备
贾海珠
审核
邵聚宝
教学时间



课时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1.本文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2.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三、展示评价1.学生完成练习,完成中遇到困难的在小组里讨论完善。2.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班上展示思考结果。3.组织师生互评。四、品味语言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3.“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五、拓展提升如何毒化地球毒化地球确非易事,因为地球总是努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为自己除垢去污,恢复原貌。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从以下物质中生产出废料。如铀238,其半衰期为一百万年,或者是钚,其半衰期为五十万年。它们都有剧毒性。如果均匀分配的话,十磅的钚就能毒死地球上的一切生灵。美国每年生产大约十八吨钚。因此,这是能够长期毒化地球的最好物质。如果我们建造更多的核电站,它将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因为一个核电站每年能生产五百磅钚。当然,我们必须使用包括诸如聚氯联苯和滴滴涕在内的这类具有持久毒效的化学物质,以保证我们有足够的毒素来毒化地球,包括地核和大气层。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出许多能把这些核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废料塞入、堆满和包围地球的不同方法。在毒化过程中,把这类物质塞入地球是最主要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采用深井注射,我们便能够一直毒化到地核。深井注射需要挖掘一口深达几千英尺的洞,然后用超高压射入毒性物质。于是,这些毒性物质就会深渗到地球内部。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报告,美国有大约三百六十口这样的深注射井。同时,我们不要忘记紧靠地面的地下水层,必须也把它毒化。这只要靠浅井注射就能轻易达到,其操作原理与深井注射是相同的,只是洞在地下不那么深。被排入毒物的地下水会在地球内扩散污染。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美国大约有五十万口浅注射井。把毒物埋入地下是仅次于深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射的最好方法。填土、废物场和泻入湖里的毒物会慢慢地渗进地球内部,保持污染持久不衰。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在美国就有约五万座这样的废物场。因而这些废物场应建于废料能够渗入周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地区。往地球上喷散农药以及其他毒品是毒化地球的另一个途径。这有利于用毒物覆盖地球表面。毒药会被作物吸收,会渗入地面,还会流入地下水。污染地表水尤其重要。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表水能把毒物送到不能直接受到污染的地方。湖泊是长期储存污染物的好地方,而且湖泊里的一些污染物会流入河流。但河流是地球上的一个自然净化系统,这点太糟了。不论倾入多少毒物,河流总会设法把它们送入大海。要污染海是很困难的。海洋拥有巨大的容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自然稀释能力,会逐步中和一些污染物。因此,除了来自河流的污染物以外,我们必须不断把海洋当做废料场,倾入尽可能多的废料,海流将帮助把污染物送到本来无法达到的地方。接着,不要忘记重重地污染地球的空气。焚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和气化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方法。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污染,否则风会吹散毒素,雨也会把它们从空气中清除。但是这也有好处,酸雨每年都要杀死一些湖泊中的所有生物。低层空间很容易自我净化。因此,我们就必须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以便把放射性粒子射入高层空间,笼罩整个地球,这样它们会经年不散。地球引力可能使一些粒子掉落地面,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爆炸原子弹。总而言之,事情就那么简单,只要保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可能多地生产毒性物质,保证把毒性物质塞入、堆满和包围地球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身的净化速度。通过这些简单的步骤,我们就能有把握地毒化地球。1.第一段中加点的“它”指代什么?2.文章说:“毒化地球确非易事,因为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是努力地为自己除垢去污,恢复原貌。”那么,在满足什么条件后,地球才能够被毒化?(用文中的语句作答)3.针对文中所述的污染地球的种种方法,你认为要防止污染需要采取什么方法?4.分析作者客观冷静地叙述"如何毒化地球"的作用。
复备栏复备栏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xù

shì
luǒ

qiān
zhǐ



2.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吞食;并吞。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1)赫(hè)(显赫)赦(
shè
)(赦免)
(2)戈(gē)(戈壁)弋(yì)(游弋)
(3)澈(chè)(澄澈)撤(chè)(撤换)辙(zhé)(车辙)
(4)掘(jué)(掘堤)倔(jué)(倔强)崛(jué)(崛起)
(5)塌(tā)(塌方)溻(tā)(溻透)榻(tā)(床榻)
4.吴岗
报告文学
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
(二)初读课文
1.“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2.绿洲
仙湖;沙漠
神秘
3.改道
四盲
青海湖
月牙泉
4.心情:痛惜。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二、合作探究
1.(1)体味真实性。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第一:对比手法。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第二:拟人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第三: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2.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本文说明了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四、品味语言
1.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人们是如何盲目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2.“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强调突出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3.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林的痛苦。“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五、拓展提升
1.指代“钚”。
2.只要保证尽可能多生产毒性物质,保证把毒性物质塞入、堆满和包围地球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身的净化速度。
3.首先,要减少生产毒性物质;其次,要妥善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的废料;第三,加强环境保护。
4.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似乎是在无所谓地谈与己无关的事,但实际上更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地球未来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