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王 课件含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王 课件含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1 08:46:57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老 王9 “老王”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像《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基础知识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分析老王的
性格特点。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
(难点)(重点) 杨绛,钱锺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一百岁感言》节选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当时正是“文革”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而是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塌败 滞笨 伛 翳

绷 愧怍 爆炸 欺诈
魔法记忆之偏旁记忆法 : “愧怍”在内心,“爆炸”冒火焰,“欺诈”用谎言。tā zhì yì bēng zuò zhà zhà yǔ 取dì( ) tí( )哭 kōu( )门
zhuàng( )击 倒tā( ) 糟tà( )
huái( )树 惭kuì( ) kuí( )儡 缔 啼 抠 撞 塌 蹋 槐 愧 傀 1.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
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荒僻:
荒凉偏僻。
4.塌败:
塌陷破败。
5.滞笨:
呆滞笨拙。
6.惶恐:
惊慌害怕。
惶恐、恐惧辨析:
两词均有“害怕”之意,但“惶恐”表示害怕的程度
比“恐惧”浅些。如:受到你如此隆重的礼遇,我感
到非常惶恐。而“恐惧”指非常害怕,程度很深。如:
听到这个消息,他像突然坠入无底深渊,恐惧得失声
尖叫起来。7.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侮辱、诬蔑辨析:
两词均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的意思。但“侮辱”
侧重于抓住对方缺点或不尊重对方,使对方受辱,
如:你这样做是对别人的侮辱,应当立即改正。而
“诬蔑”侧重于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如:他
这样做简直是诬蔑。8.愧怍:
惭愧。
愧怍、惭愧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意思都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
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但“愧怍”只用作
书面语,如:他受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
行为而深感愧怍。而“惭愧”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
用于口语,如: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感到惭
愧万分。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老王》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文题解说】
  作者以“老王”为文题,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2.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3.文中的老王给你留下一个怎样 的印象?
 
老王是一个“苦”人,同时也是一个“善”人。【答案】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
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
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活,当老王的那辆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时,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4.作者的善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品味老王 5.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
 6.你怎样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知恩图报。7.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答案】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老 王老王“我”家苦善职业不好生理缺陷居住条件差送冰块,要求减半车费 送病人,不想要钱 送香油和鸡蛋 善愧女儿送鱼肝油 照顾他的生意 平时关爱不够 死后感到愧疚 呼吁关爱
不幸者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
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品析课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
作用。
【答案】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
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
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
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
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
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
铺垫。
5.“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答案】“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
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
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
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
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
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
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重点品析8-16段阅读方法解密词语能否替换答题模式。
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涉及的关于词语考查的一个考点。这种题型一般答不能替换,分析时,应先对需要替换的词语进行解释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然后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及文章的主题等,分析其不能替换的原因。其答题模式为:不能换为××词,原词的意思是……,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若换成××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6. 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
“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答案】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7.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
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8.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
“直”字的作用。【答案】 “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
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
品 ,表现出老王的善良。9. 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
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
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10. 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答案】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重难点小结 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他对作者的感谢关心之意。作者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也让作者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这部分内容,作者对老王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详细描写,给人深刻的印象。【答案】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难点探究】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与“善”?
1.线索分明,条理清晰: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贯穿始终,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十分清晰。文章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基本情况,依次写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接着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此来突出老王的善良与忠厚。全文虽然材料琐碎,但是经作者精心组织,就成了一个有机的
整体。
2.以小见大,含意深刻:文章通过对一些小事平静的叙说,描摹出人物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立起一个“人”的形象。文章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拓展延伸 老王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留在了作者心中,也通过作者的笔感动了我们,如果老王和作者都能够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请同学们为老王写一段颁奖词。(这里展示了老师写的一条关于杨绛的颁奖词)
  杨绛——她,是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照顾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冷暖。她给予老王的是善良,她带给我们的是震撼。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幸运与不幸, 关爱不幸者是每一个人不容回避的责任。注意写颁奖词的要求:
1.体现人物身份;
2.概述人物事迹;
3.突出人物特点。
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老王的感人之处,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