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①关于作者:孙犁,中国现代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派”创始人。
②孙犁与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的小说被称为“________
____”。课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③关于文体: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夯实基础
2.给加点字注音
竹篙(
)
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寒噤(
)
蹿(
)
泅着(
)
仄歪(
)
飒飒(
)
莲蓬(
)
提防(
)
张皇失措(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部置
悠久
火焰
修茸
B、谛听
腊烛
聆听
名符其实
C、轰击
眨眼
栏杆
张惶失措
D、掩护
耸立
销毁
肃穆
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D.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他;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像;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7.仿写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___
__是把利刃,可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却__
______。
三、文段精读
(一)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课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8.“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
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能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试分析该段属于什么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11.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的描写了老头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并细细品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二)课外文段阅读
《荷花淀》(节选)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2.女人的手指为什么震动了一下,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的心理。
1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4.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15.结合选文评价水生媳妇在送水生参军问题上的表现。
《芦花荡》学案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1.①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②
诗化小说
《荷花淀》
二、夯实基础:2.
gāo
yào
jìn
cuān
qiú
zè
sà
péng
dī
fɑng
huáng
3.D
4.拟人、比喻、比喻、比喻、比喻
5.D
6.B
7.略
三、课后练习
(一)8.
“过于自信自尊”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他对苇塘负责同志说的话,通过敌人封锁线还让小女孩洗脸,并说:他打不到咱们,以及他送着挂花的人进苇塘的无地自容。该句在文中有着贯穿全文的作用。
9.
点明环境气氛,突出环境险恶,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水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天上钻”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的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10.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1.
例: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亳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 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 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 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12.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13.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14.
“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15.在这一问题上,水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