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
一、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妥贴(
)
踌躇(
)
栅栏(
)簌簌()蹒跚(
)
颓唐(
)
拭(
)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哀衰弱
妥帖
诸多
交卸
B.惨淡踪迹
栅栏
钩留
琐屑
C.晶萤交御
奔丧
狼藉
颓唐
D.亏空赋闲
谋事
踌躇
簌簌
3.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二、整体感知: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
②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③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5.概括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
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之泪;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之泪;
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___之泪;第四次是_______________之泪。
三、文段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路,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未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这段文字写到了父亲的两次背影,请分别给每次背影命名。
7.文中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动词有哪些?
8.“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明作者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9.“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两句表现的心理活动是()
A.父亲不放心儿子,表现父亲谨慎的性格。
B.离别时父亲反复叮嘱,提醒,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惦念,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和深挚的爱。
C.儿子要远离父亲了,父亲心里很难过,叮嘱儿子,怕儿子行李丢失,表现父亲很小气。
D.父亲嘱咐儿子来信,怕儿子不孝敬老人。
10.对“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车站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能为儿子买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说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只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1.这段文字在描写父亲时,从哪几个角度(人物描写方法)进行描写?至少两个,并分别举例说明。
四、课外拓展:
(二)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③“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结尾1:后来,我终于替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了上大学的梦。但是,20年前的这一幕,从未在我心底消逝。每当天空飘起雪花,每当我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掏出5元钱时,父亲20年前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响起,异常地亲切而又清晰……
结尾2:到了学校门口,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2.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
13.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而“酸”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
(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3)第③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14.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例子:
效果:
15.本文提供了两个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说出你的理由。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改为“一担柴的故事”,请你另写一个结尾。
(1)你认为好的结尾是哪个?说出你的理由。
‘
(2)另写的结尾:
16.本文与《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
共同之处:
分析:
《背影》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hāi;sāng;jí;tuǒ;
( http: / / www.21cnjy.com )chóu
chú;zhà;sù;pánshān;tuí;shì
2.D
(A.帖—贴
B.钩—勾
C.萤—莹御—卸)3.D(A.典—当
B.颓唐—失意的样子
C.光景—情形、境况)
二、整体感知
4.①√②×③√④√
5.悲凉;感动;离别;伤心
三、文段阅读
6.望父买橘、父子分别(父子离别)
7.探、攀、缩、微倾、爬
8.“我”此时百感交集,理解、愧疚、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担忧等。“我赶紧拭干了泪”是怕父亲见我这样而担心。“怕别人看见”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是男人,不应该轻易流泪。
9.B
10.D
11.外貌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语言描写,“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动作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四、课外拓展
12.父亲雪天卖柴、父亲的叮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思路梳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13.
(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3)示例a:同意。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示例b:父亲的话不尽正确,因为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命运。
(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即可。)
14.示例a.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示例b.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要点:能准确找出环境描写;合理分析其作用)
15.(1)略
(2)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把握、对作品的评价鉴赏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考查了重新解构文章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能针对所选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和赏析,且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能结合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一担柴的故事”,表达方式不限。视情况酌情给分。]
16.本题联系课内外进行比较阅读,在求同思维的过程中,考查分析表达的能力。
答案示例:共同之处:如设置典型环境;注重细节刻画;以小见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