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短文两篇》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1 09: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短文两篇
课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  
山川
之美,



谈。



云,


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
石壁,
五色
交辉。



竹,
四时俱备。



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猿鸟
乱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夕日欲
颓,
沉鳞

跃。

是欲界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之仙都。

康乐
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睡,
月色入
户,
欣然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
行。
念无与为乐者,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亦

寝,
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
相与
步于中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横,



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那竹子、柏
影也。何
夜无
月?
何处无

柏?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一、夯实基础。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
,是_____朝
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合称为“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颓_______
与其奇者_______
晓雾将xiē_______
沉lín_______竞跃
3.选出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文理解。
7.《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桃花源记》中“并怡然自乐”的“乐”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9.《答谢中书书》一文像画一样清雅秀丽,像诗一样优美动人,篇幅虽短,但美不胜收。请按下面的提示,分别从文中找出表现各种美的语句。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其中写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写动景:




10.《记承天寺夜游》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1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三、中考链接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题目。(2010年福建省)
《答谢中书书》  
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1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15.《三峡》与《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6.《记承天寺夜游》请对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17.“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7、《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1.陶弘景

苏轼文集
苏轼
东坡居士

文学
苏洵
苏辙
三苏
2.tuí



3.D(A.念/无与为乐者;B.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交相辉映
四季;都
消散
坠落
人间
参与,这里指欣赏;考虑,想到
于是,就;到
共同,
一起;院里
形容水的澄澈
原来是
只是;清闲的人
5.B表判断的动词
(A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C跟,同;参与,这里指欣赏
D找;不久)
6.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②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③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④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那竹子、柏树的影子。
⑤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7.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作者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8.C(前为取乐、享乐;后为愉快的意思)
9.①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②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静景: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动景: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或“月色空明”等
11.“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
曳多姿,也表现了竹
( http: / / www.21cnjy.com )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2.世人大多热衷于名利,为俗务所累。
13.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7.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