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8.1 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 课件+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8.1 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 课件+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28 17:56:3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
8.1确定位置
小军
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1


2


3


4


5


6

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小军
小军
小军
小军
小军

1


2


3


4

小军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小军
小军
小军

1


3


4


2

小军
小芳
小明
小伟
小军
小青
小强
小力

1


2


3


4

第2行
第3行
第1行
小华
小军
小东
小军
小青
小强
小力
小华
小东
小军
小军

1


2


3


4

第2行
第3行
第1行
小军
(4,3)
小军
小青
小强
小力
小华
(4,3)
(1,2)
(3,5)
(5,4)
(6,1)
小东
(2,3)
(2,4)
(4,3)
(3,2)
(4,1)
(4,2)
(4,3)
数对中,
前一个数相同,
说明位置在
同一列。
4
4
4
(?,
)
3
数对中,后一个数相同,
说明位置在同一行。
(1,1)
(2,2)
(3,3)
1
2
3
4
5
6
1
2
3
4
5






























提示1:数对里,有一个数是2;
提示2:数对里,另一个数是3;
提示3:数对里,前一个数是3。
寻找提供线索的人:
(3,2)
笛卡尔
(1596
——
1650)
法国著名哲学
家、数学家、物理
学家。他对数学的
最重大贡献是创立
解析几何,将代数
与几何连成一体。
法国
数学家
笛卡尔
为了描述地球
上各点的位置,地
理学家建立了经纬
线的概念。从地球
仪上看,连接北极
和南极两点的是经
线,垂直于经线的
线圈是纬线。
经纬线
经线和纬线分别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就可以根据经纬线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例如:北京在北纬39°57′、东经116°28′。
国际象棋走子记录8.1
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雏形(思想和方法),掌握在点阵图上用有序“数对”确定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空间的物体,并能用适当的数学知识描述观察的空间对象的数学化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现象的认识水平,通过位置的确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还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活动2【讲授】二、认识数对:
(一)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描述指定位置:
【课件】出示班级座位图。
小军坐在哪儿
……
由于同学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尽管是同一个位置,描述的语言却各不相同。
(二)统一规范列、行标准,座位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列、行。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需要统一标准: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某个人或某个物体的具体位置。板书:列

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请大家一边比划一边数。【课件】同步闪烁每一列每一行。
2.规范描述位置的方法。
通常,我们先说列后说行。小军坐在哪儿 现在我们可以怎样说
你是怎样确定小军位置的 上来比划一下。
【课件】同步演示确定位置的过程。板书:第4列
第3行
3.练习用“第几列第几行”在座位图中确定位置。
4.练习用“第几列第几行”在点阵图中确定位置。
继续观察,实物图变成了点子图。
现在,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课件】同步演示确定位置的过程。
小青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小力呢 学生记录下来。小强、小华、小东呢 (分步出示越来越快)(学生无法记录)
(三)尝试简洁表示方法,点阵图中确定位置。
1.学生尝试创新记录方法。
这样记录太麻烦,想一想,有没有准确,但是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我们仍然以小军的位置为例试试看。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展示。
2.评析学生作品。(指名板演)
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3.介绍数对,揭示课题。
第四列用4表示,第三列用3表示;为了区分列和行,用逗号作为分隔符;因为这两个数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用小括号括起来;读作“四三”。
像这样的一对数,我们叫做“数对”,板书:数对。
揭示课题。
4.联系座位图,理解数对意义。
对照图中小军的位置,说一说数对(4,3)中的4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练习用数对在点阵图中确定位置,集体核对。
(四)实际生活应用数对,深入理解数对含义:
1.转换观察角度,在生活中确定位置。
想一想:教室里的第一列、第一行分别在哪里 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
游戏:一切行动听指挥!根据口令,学生整列或整行齐做动作
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用数对怎样表示
写一写,同位互查。
2.多种形式练习,理解数对含义。
(1)介绍自己的位置;介绍别人的位置(指定同学、自己的好朋友等)
(2)教师报数对,指名起立。
A.任意数对:
B.同列。出示(5,1)(5,2)(5,3)
观察数对,有什么特点
C.同行。出示( ,3)
前一个数如果是几,就一定是你
——在同一平面内,明确第一列第一行之后,一个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
D.斜线。出示(1,1)(2,2)(3,3)(4,4)(5,5)
观察数对,有什么特点
数对中,前后两个数相同,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是不是每一条斜线上的点,数对中前后两个数都相同呢 换一条斜线验证。
(3)
点阵图与实际生活交替,学生自主转换观察角度。
【课件】出示点阵图。
是谁第一个想到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 答案就在图中。
寻找提供线索(一组数对)的人:
提示1:数对里,有一个数是2;可能是谁
提示2:数对里,另一个数是3;这位同学是谁 为什么还不确定
提示3:数对里,前一个数是3;
(3,2)位置上的同学提供线索(教师事先藏好的纸条)
同学们根据数对(6,2)(1,1)(2,3)(6,5)(3,1)(4,5)(5,4)(2,2)在点阵图中找相应的文字: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
活动3【练习】三、补充拓展:
介绍笛卡尔小故事、经纬线、国际象棋走子记录。
活动4【作业】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笛卡尔从生活中得到了启发发现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