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邓稼先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ǎi( )割 xiǎn( )为人知 鞠躬尽cuì( )
diàn( )基
开tuò( )
当之无kuì( )
jié( )然不同
锋芒bì( )露
妇rú( )皆知
yùn( )育
选pìn
( )
yān(
)红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两弹元勋
B.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引人注目
C.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碎首黄尘
D.截然不同
燕然勒功
知人之明
蓬断草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B.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5.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 枣
梁 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它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去县里学习那年的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学习班。校园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树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诗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真正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它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它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显得那样红,叶显得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也有属于乔木的沙枣,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儿,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注释】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意思是,清幽淡雅的梅香浮动在黄昏的月色下。
6.文章在描写沙枣时,多次写到沙枣的花香,请你简要说明作者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过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 )
A.不是沙枣像人,是人像沙枣
B.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8.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请你从最后三段中找出一处(字、词、句)值得讨论的地方,并写出你的讨论题。
讨论题来自:____________
你的讨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以其言应诏( )
(2)而深奇爱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以其言应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太后
C.黄琼把这情况让太后听到
12.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
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那么你可以量那个虹是多少度,霓是多少度。你如果去量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有虹和霓。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的计算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找。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要有折射。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了,所以这是更高层的美。”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见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歌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歌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
参
考
答
案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1.宰 鲜 瘁 奠 拓 愧 截 毕 孺 孕
聘 殷
2.C
3.A
4.D
5.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6.①大学毕业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在门前空场上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不解其因;②第二天傍晚去挑水,知道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沙枣发出的,解开疑惑;③参加县里的学习班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搬到县城中学,再次闻到沙枣的香,沙枣花香,一直飘在“我”心里。
7.B
8.讨论题来自: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 你的讨论题:为什么“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
9.(1)按照
(2)认为……与众不同
10.(1)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2)(黄琼)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命令。
11.A
12.如初升的弯月。
【参考译文】黄琬年龄(虽)小却聪明。(他的)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黄琼就把日食的情况报告(太后)。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命令,认为黄琬十分特别(于是)十分喜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