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1 09: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孙权劝学
1.给下列字注音。
卿(  )      涉(  )      孰(  )      遂(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当涂掌事  (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即更刮目相待(    )
(6)蒙乃始就学  (    )
(7)见往事耳  (    )
(8)卿今者才略  (    )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4.解释下列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5.辨析古今异义。
(1)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C.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写出晏子的弦外之音。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景公喜爱打猎,因而派烛邹专门为他养鸟。一天,烛邹不小心让鸟飞跑了一只。景公恼怒极了,下令要把烛邹推出去斩首。齐国的相国晏子是我国古代善于辞令的大政治家,他立即走上前去对景公说:“且慢,烛邹有三大罪状,让我把他的罪状公布于众后再杀吧。”景公表示同意。晏子就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落道:“烛邹!你为国君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国君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使得天下诸侯还以为国君重鸟而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烛邹的罪状公布完了,请下令杀了他吧。”
(1)晏子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晏子这样讽刺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孰若孤  (    )
(4)肃遂拜蒙母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显示了吕蒙怎样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净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用“/”划出第(2)句的朗读节奏。
(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则缚麻蒿自照。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精神品质。
16.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孙权劝学
1.qīng shè shú suì 
2.(1)当道,当权 
(2)推托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
(5)擦拭
(6)于是,就 
(7)了解
(8)才干和谋略 
3.D(点拨:A.应当;相当。
B.好处;更加。C.指历史;过去的事。D.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4.(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吕蒙的小名 
(4)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5.(1)研究
治理
(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一种学位 
(3)只,只是 表转折的连词
(4)指历史
过去的事 
6.D 
7.(1)您是一国之君,怎能为一只鸟而轻易杀人?
 (2)委婉幽默。 
8.(1)对……说
 (2)经过
 (3)谁
(4)拜别 
9.(1)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有才德的人相别几天后,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10.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 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时是拒绝的。 
11.颇为自得的神态,巧妙接应鲁肃的赞叹,表现当之无愧的坦然之态。
12.(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C 
14.(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 (2)(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捆绑(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暗/则缚麻蒿自照。 
15.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16.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17.学习贵在勤奋。
【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去求学)。(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有时靠在林木下,编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他)就在星月下读书,(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捆绑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看书有所领会的地方,就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他也是行尸走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