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结业复习 学案八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八下 结业复习 学案八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型】复习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复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21cnjy.com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21·cn·jy·com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5、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生生为师、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理助学学案八、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案八 自然环境,还记得都有哪些内容吗?
2、板书课题:学案八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学生回答地形地势、气候、长江、黄河。
1、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初步概括。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新课。
出示复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5、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
和上节课一样,三个环节,结合复习目标小组先完成知识梳理锁定目标,我们集体攻克目标,最后中考在线,完成目标。
知识梳理
锁定目标
一、地形地势:
1、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山地比重最大)
2、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其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6、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气候:
1、气温分布:①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②夏季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③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 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④1月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③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气候类型:①、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风(36页读图填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和寒潮。
②、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复杂多样: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三、长江:
1、概况:①、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②、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
③、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和湖口。(记住主要支流及位置)
2、开发:①、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著名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开发利用长江:①航运,②发电,③灌溉,④淡水养殖
3、治理:①、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
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
四、黄河:
1、概况: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②、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③、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④、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⑤、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
2、黄河的治理:①、中游:(河口—旧孟津)忧患: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
②、下游:(旧孟津—入海口)忧患:地上河,易决堤出现洪灾,断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③、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开发:①、“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
由于这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力拓宽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老师巡视、指导
5分钟时间尝试记忆,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还要利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个环节攻克目标。
攻
克
目
标
攻克目标1:地形地势、地形区的分布
1.【2011福州中考】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接近的示意图是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要有阶梯状。
【答案】B
2.【2011巢湖中考】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
C.植被覆盏率高 D.冰川广布
【分析】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答案】D
【2011济宁中考】读右图,完成ll~l2题。
3.图中①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 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分析】首先要知道山脉①是大兴安岭,它的西侧是内蒙古高原,它的特征是地面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
【答案】C
4.【2011哈尔滨市中考真题】读图回答问题。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C.中部高,四周低低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分析】地形剖面图很直观地看出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其中横断山脉、巫山是图中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1)一 (2)A (3)A (4)有利于
攻克目标2:气温、降水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5.【2011聊城中考】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答案】D
.【2011福州中考】读图 “冬季风示意图”,回答7~8题。
6.图中冬季风①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7.图中冬季风②吹向
A.印度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分析】在冬季风中,东部沿海是西北季风,吹向太平洋。西南部是东北季风,吹向印度洋。
【答案】7.A 8.D
8.【2011安溪中考】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分析】以前我们讲过季风气候是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季风气候造成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答案】B
9.【2011晋江中考】16.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分析】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是由纬度位置造成的。
【答案】A
攻克目标3:长江、 黄河
10.【2011晋江中考】下列河流中年径流量最大的是(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分析】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都居全国第一。
【答案】B
11.“地上河”出现在黄河的哪个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流入海口处
【分析】黄河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在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答案】C
12.读下列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3分)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 B
(2)主要支流:① ②
③ ④
(3)湖泊: C D
(4)重要港口城市:E F
G H
(5)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
13.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填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m n 。
(2)填写水电站的名称:A B C 。
(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 。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 (地形区)。
(5)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分)
(6)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 。可见,黄河下游泛滥成灾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 。(6分)
【分析】长江、黄河考察的重点是概况、和它们最主要的特点。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长江还有黄金水道,黄河就是地上河的知识点了。
讲评: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要求同学们要在地图上识记主要山脉的位置, 四大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内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讲评:主要山脉是哪些地形区的分界线是识记的重点。(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新疆的三山夹两盆)。
讲评:最直观反映地势特征的图就是地形剖面图,要求同学们重点识记。
讲评: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要记住。冬季规律是由纬度因素影响的,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低,是由地形地势影响的。
讲评: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至少要记住四个: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讲评:长江、黄河考察的重点是概况、和它们最主要的特点。
概况要落实到地图上,课下每人画一幅长江、黄河流域概况图。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是阶梯交界处。能在地图上标出三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讲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般都在一起考,同学们在一起复习。重点是地上河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
等温
过渡语
最近几年,自然环境是结业考试考察的重点,下面老师收集了最近四年的结业考试试题,自己检测一下自己。
中
考
在
线
完
成
目
标
读下面两幅地形图,完成1~2题。
1.图中a、b两座城市的名称分别是
A.武汉 西安 B.重庆 西安
C.武汉 太原 D.重庆 太原
2.关于图中A、B两座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脉A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②山脉A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③山脉B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秋、冬、春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
旱,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完成4~5题。
3.有同学对本次旱情进行了判断,你认为可信的是
A.随着夏季风的到来,旱情可能会逐步得到缓解
B.西南地处非季风区,本次旱灾与季风异常活动无关
C.即使到了夏季,本次旱灾也没有缓解的希望
D.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今年夏天西南地区一定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4.为了解决干旱对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你认为可行的做法有
①尽快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②在当地修建水库、水窖等蓄水设施
③把旱区的人们全部迁往东部 ④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也往往成为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山脉与其两侧地形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太行山——东北平原 B.柴达木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秦岭——华北平原
6.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11分)
材料一 兰州、河口、陕县、利津四个水文站的位置
材料二 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水文站
兰州
河口
陕县
利津
含沙量(千克/米3)
1.19
6.67
37.7
24.7
材料三 三幅景观图片
(1)读材料一,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 、 。
(2)读材料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上、中或下游)河段,该河段流经 (地形区)。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利津水文站比陕县水文站的泥沙含量 (大或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4)若已知利津水文站测得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332.6亿米3,则黄河每年输往渤海的泥沙是 千克,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 (地形区)。
7.(12分)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以推测我国的地势总体特征是 。这种地势对水电开发的影响是 。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是我国 (季节)气温最低的地方。
(3)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右图是黄土高原某地多年来的气候资料,据图分析产生该生态问题的气候原因是 。治理该生态问题的生物措施是 。
(4)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包括燕山以南、 山以东、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 (温度带)和
(干湿地区),耕地类型以 为主。
(5)①是 海。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结合中考在线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师巡视、指导
中考在线、完成目标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查缺补漏,找到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现在是结业复习,知识点都是以前学过的,需要学生自己温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基础知识。攻克目标环节是老师收集和目标相对应的习题,帮助学生攻克目标。老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复习的重点。中考在线、完成目标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查缺补漏,找到努力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结业复习,每一个学案的内容较多,老师不可能全部知识点都复习过来,知识梳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攻克目标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中考在线让学生感受中考、查缺补漏。21教育网
下次再教时,还要精选习题、精讲习题。
课件21张PPT。八下 结业复习 学案八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5、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一、地形地势:
1、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山地比重最大)
2、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其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6、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气候:1、气温分布:①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②夏季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③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 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④1月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2、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③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气候类型:①、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风(36页读图填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和寒潮。
②、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复杂多样: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三、长江:1、概况:①、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②、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
③、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和湖口。(记住主要支流及位置)2、开发:①、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著名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开发利用长江:①航运,②发电,③灌溉,④淡水养殖
3、治理:①、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
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
四、黄河:1、概况: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②、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③、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④、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⑤、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
2、黄河的治理:①、中游:(河口—旧孟津)忧患: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
②、下游:(旧孟津—入海口)忧患:地上河,易决堤出现洪灾,断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③、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开发:①、“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1.【2011福州中考】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接近的示意图是图2
2.【2011巢湖中考】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
C.植被覆盏率高 D.冰川广布 【2011济宁中考】读右图,完成ll~l2题。
3.图中①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 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4.【2011哈尔滨市中考真题】读图回答问题。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C.中部高,四周低低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5.【2011聊城中考】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011福州中考】图4
读图 “冬季风示意图”,
6.图中冬季风①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7.图中冬季风②吹向
A.印度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8.【2011安溪中考】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9.【2011晋江中考】16.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10.【2011晋江中考】下列河流中年径流量最大的是(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11.“地上河”出现在黄河的哪个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流入海口处12.读下列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3分)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 B
(2)主要支流:① ② ③ ④
(3)湖泊: C D
(4)重要港口城市:E F G H
(5)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 13.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填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m n 。
(2)填写水电站的名称:A B C 。(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 。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 (地形区)。
(5)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分)
(6)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 。可见,黄河下游泛滥成灾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 。(6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