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精测卷 (学生卷+教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精测卷 (学生卷+教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1 11:46:15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精测卷
第二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酷肖(xiāo)   镶嵌(qiàn)   睥睨(pì)
B.踌躇(zhù) 忏悔(chàn) 嘻笑(xī)
C.馈赠(kuì) 祈祷(qí) 憔悴(cuì)
D.炽热(zhì) 凛冽(lǐn) 鞭挞(tà)
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博识   真谛   宛蜒游动   目光灼灼
B.璀璨 弥漫 盛气淩人 千山万壑
C.伫立 急燥 海誓山盟 挺身而出
D.驰骋 虐待 夜阑人静 轰轰烈烈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对方的一切诡计,他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B.大街小巷,鸣锣开道,人们正在庆祝我国2016年里约奥运健儿的凯旋。
C.父亲失业后,整日里长吁短叹,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D.他主持会议时,常常拖泥带水地说个没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千米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多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娄底市积极推进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工作。
5.下列作家作品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主要文学著作有:《女神》《天上的街市》《龙须沟》和《星空》等。
C.巴金,四川成都人,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家》《春》《秋》、《雾》《雨》《电》是他的主要作品。
D.《浪之歌》和《雨之歌》这两篇散文诗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6.综合运用。(8分)
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素材】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海燕》,完成7~10题。(8分)
海  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7.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揣摩下面的语句,根据提示回答问题。(2分)
(1)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提示:这一句表现了波浪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线句哪几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何理解“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雪  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4分)
①__________→②痛心→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5.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0.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__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精测卷
第二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酷肖(xiāo)   镶嵌(qiàn)   睥睨(pì)
B.踌躇(zhù) 忏悔(chàn) 嘻笑(xī)
C.馈赠(kuì) 祈祷(qí) 憔悴(cuì)
D.炽热(zhì) 凛冽(lǐn) 鞭挞(tà)
【解析】选C。A项中“肖”应读xiào;B项中“躇”应读chú;D项中“炽”应读chì。
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博识   真谛   宛蜒游动   目光灼灼
B.璀璨 弥漫 盛气淩人 千山万壑
C.伫立 急燥 海誓山盟 挺身而出
D.驰骋 虐待 夜阑人静 轰轰烈烈
【解析】选D。A项中“宛蜒游动”应为“蜿蜒游动”;B项中“盛气淩人”应为“盛气凌人”;C项中“急燥”应为“急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对方的一切诡计,他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B.大街小巷,鸣锣开道,人们正在庆祝我国2016年里约奥运健儿的凯旋。
C.父亲失业后,整日里长吁短叹,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D.他主持会议时,常常拖泥带水地说个没完。
【解析】选A。“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根据语境,此处应用“不动声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千米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多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娄底市积极推进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工作。
【解析】选D。本题考查病句的鉴别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让”;B项“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项不合逻辑,应将“不再”改为“再次”。21教育网
5.下列作家作品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主要文学著作有:《女神》《天上的街市》《龙须沟》和《星空》等。
C.巴金,四川成都人,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家》《春》《秋》、《雾》《雨》《电》是他的主要作品。21cnjy.com
D.《浪之歌》和《雨之歌》这两篇散文诗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解析】选B。《龙须沟》是老舍的作品。
6.综合运用。(8分)
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素材】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21·cn·jy·com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www.21-cn-jy.com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动三: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2)①⑤ (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挫折但依然坚持理想。2·1·c·n·j·y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海燕》,完成7~10题。(8分)
海  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21·世纪*教育网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7.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时间概括暴风雨的情况。
答案:三次。即暴风雨将要来临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逼近时的背景和暴风雨就要来临时的背景。
8.仔细揣摩下面的语句,根据提示回答问题。(2分)
(1)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提示:这一句表现了波浪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形象本质的把握能力。解答题(1),要发挥想象,根据文章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根据波浪面对“越来越暗”“越来越低”的乌云的表现——“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等来分析。解答题(2),要抓住“听出了”进行理解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www-2-1-cnjy-com
答案:(1)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2)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2-1-c-n-j-y
9.文中画线句哪几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用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明确所找的词语为“动词”;然后细读画线句,找出最能突出形象特点的动词;最后结合句意分析该动词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21*cnjy*com
答案(示例):“抱”“甩”“摔”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狂风以人的生命、行为,与句中“恶狠狠”一词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狂风气势汹汹的残暴的猖狂气焰。【出处:21教育名师】
10.如何理解“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文的写法——象征,来理解“乌云”“太阳”的深层内涵——反动势力、光明与胜利;然后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结合句意回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说明反动势力再强大,也无法阻止大革命的到来,也无法阻止广大人民过上幸福、温暖的美好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雪  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21*cnjy*com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4分)
①__________→②痛心→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按照题干给出的顺序,从文中筛选提炼相关信息,归纳概括。
答案:①感念(1分) ③质问(反思或愤怒)(1分)
④不安(1分) ⑤怀念(1分)
12.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4分)【来源: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结合内容,从“美”“痛心”两个方面理解。
答案: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诗意,很美(2分),但师生的不理解、女生的痛哭以及女生因家贫辍学的结局让人痛心(2分)。(意近即可)
1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现在的雪稀稀落落,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2分)。(意近即可)
14.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可以从追求梦想、环境保护、目光长远等角度回答。
答案: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2分)②梦想不能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2分)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5.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理解。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要分析第②段描写的内容;结构上要从“承上启下”方面,结合语境作答。
答案: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16.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作用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从人类、动物的具体活动作答,并代入语句验证是否合理。
答案: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17.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结合题干要求,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分析描绘的场景,体会小草谨慎、顽强的特点,及小草重回地面的欣喜。
答案: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18.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情感的理解。结合当前对环境的破坏,从对自然的喜爱、同情,对环境保护的期盼等角度作答。
答案: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对自然做的什么事情,才是最大的事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三、写作(40分)
20.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__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关注成长、关注社会热点的半命题作文。
(1)仔细审题,巧补题目。“我的”限定了写作对象,使用第一人称展开;“梦”是写作的重点。补充的词语可充分利用选填的自由,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2)以“梦”为线,巧妙安排。以“梦”为线,文首点明梦想,文中叙述追梦缘由,文尾点明追梦决心,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语言出彩,表现力强。可大量采用比喻排比句、长短句、抒情句,在字里行间洋溢追梦的澎湃激情,激起读者共鸣,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