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别致的小花瓶
一、
教材分析
(一)
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利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本课的设课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同学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两页,画面中着重选择了同学们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盘条法和手捏成型法精心制作的造型别致的小花瓶,为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技法,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大胆进行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应会: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五)学习材料
花瓶图片资料、陶泥(或瓷泥、纸黏土)、报纸、上下等粗的玻璃瓶(或厚纸筒、上下等粗的圆木棍均可)。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引趣
小游戏:一块泥,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件容器?
小组探究:(提示: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也可以自己创新。)1.用手直接捏。2.搓成条垒起来。3.擀成大泥片围起来。4.做好外形,用勺子把里面的泥掏出来。……
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及创作欲望。
欣赏作品
欣赏各种风格的陶艺花瓶作品: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
有的是泥板成型,接缝处用泥条模仿针线的感觉;有的带耳带环;有的是由不同形组合在一起;有的在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有的直接手捏出卡通外形;有的用泥条擀压的方法……
艺术创作的方法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启发学生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大胆进行创新。
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1.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2.哪一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引导回忆学习过的陶艺技法探究新方法。
明确目的
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看书观察:1.书上的花瓶都用了哪些方法?捏、刻、盘、擀……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方法?3.你觉得哪个花瓶设计得最别致?
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
探讨技法
演示:1.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2.用玻璃瓶轻轻擀压。(注意不要压得太狠,泥条太薄不宜承重)注意泥条半干后再把瓶子和报纸拿开。3.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绕着玻璃瓶卷一圈。4.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注意泥条半干后再把瓶子和报纸拿开。)
学生尝试。 你有什么举一反三的好方法?
在引导同学学习技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
思考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你的小花瓶哪个地方设计得最别致?你要做一个摆放在哪里的小花瓶?你的小花瓶适宜插什么样的花?干花?鲜花?长枝?短簇?它的外形会有什么样的考虑?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想法地进行创作。
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地进行点评。
学生评价。
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评价对再创作有帮助的作品。
课后延伸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作品上釉,烧制。
设计二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提前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有所准备。
观察家里的小花瓶,它的造型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学习。
解题启思
“别致”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图片上见过什么样的别致的花瓶?
别致:新奇,与寻常不同。学生回忆,交流自己见过的别致的花瓶。
拓展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1.我们学习过哪些陶艺技法?2.作品中有哪些技法我们没有学习过?3.这些技法给你什么启发?教师可以就疑难问题进行演示。
过去学习过的技法:盘条、手捏。技法的变化:盘条结合擀压;手捏小形叠加。
艺术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地进行点评。
学生评价
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对再创作有帮助的作品。
设计三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礼物。请小组长打开小盒子。泥的可塑性很强,用它可以塑造出各种形象。今天我们就用泥巴做一个别致的小花瓶。(课题)
组长打开盒子,大家一起欣赏本组的花瓶,观察:看看是什么?(小花瓶)你们喜欢吗?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联想: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瓶?你认为它们哪些地方设计得很别致?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启发创作。
探索
请组长带领组员好好地研究一下:1.本组的小花瓶是用什么方法捏制的?2.都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学生讨论。捏制方法:泥条盘筑、泥板筑、小泥片粘、手塑成型。装饰方法:刻、压、捏、盘。
通过研究、分析主动探索出小花瓶的制作要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和团队精神。
欣赏
用泥还可以有很多方法表现不同形状,我们来看看(课件):在远古时期人们用土捏制了各种器皿来方便生活。
学生欣赏各种陶制花瓶。体会花瓶在造型、装饰上的不同手法:(小口、大口,方的、圆的、扁的等)。为了美化各种泥制器皿,人们在上面表现出各种纹样、故事(人物、动物、图案、纹样)。
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后面的创作进行铺垫。
示范
我们在制作花瓶时在造型和装饰上要有新意。1.
揉泥。揉、摔等。2.
做底。可盘条、可以用泥板。3.
做瓶壁。在瓶底边上做划痕并涂好泥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做好泥条,在瓶底上盘筑,如果泥软可以在里面放上一个包着报纸的杯子或其他支撑物,盘出形状后将支撑物抽出,报纸保留。4.
装饰。可以用泥条、泥片做出各种形状,用泥浆粘在花瓶表面。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方法。 学生发言。
教师的示范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较有难度的步骤。
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每个小组用泥创作出一个新颖的花瓶,尝试用不同方法表现。巡回辅导,找出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学生开心地尝试制作泥制小花瓶的方法。
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评价展示
用数码相机将学生作品拍下来,本组介绍制作方法,分创作新颖、手法细腻、造型美观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对自己本组及其他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锻炼学生有目的地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能力。
拓展
欣赏中国古代及现代的陶艺作品。泥经过上釉还会做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学生认真欣赏。
开阔眼界,了解更多关于陶艺的知识和技法,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自如地运用陶艺技法的关键:
1.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可供参考的直观资料(包括图片与解决重难点的演示)。
2.
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陶艺学习的特殊的造型方法。
3.
巡视辅导中及时发现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解决。
4.
针对不同能力的同学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陶艺学习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有些问题处理不妥也会影响学生创作的信心。
1.
课前一定要把泥和好并去除里面的气泡与杂质,以免制作中出现粘接不牢、开裂折断等令人沮丧的现象。
2.
制作时手上水不要太多,免得泥过软。
3.
泥条或泥板接缝处要用刀子把泥表面划毛并用毛笔涂抹泥浆,干后才不会开裂。
4.
制作好的作品要等到稍干一点儿再挪动,放在拉坯机及手轮上的作品要用细线或细铁丝平勒取下,注意底部的厚度及平整。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创新,肯定学生进步,适当予以良好建议。
(二)教学评价点
1.
能否在课前积极查找资料。
2.
能否通过观察积极思考。
3.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创新。
4.
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并给予良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