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2 14: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A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bù
xìng(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jiǔ
niàng(    ),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háng
xíng(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锲而不舍 证据确凿 来势汹汹
B.当之无愧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C.人迹罕至 一反既往 荒草凄凄
D.九曲连环 马革裹尸 气冲斗牛
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上也绽出了嫩芽。
②我是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________。
③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________,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                           
A.逐步  挣脱  支配
B.逐渐  挣脱  支配
C.逐渐  摆脱  主宰
D.逐步  摆脱  主宰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画线处有两处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①在杨凌农高会上,礼泉袁家村的野生活蝎酒受到青睐。11月3日,西安一位李先生一次就买完展位上的样品。②他说,野生活蝎酒含有人体所需的22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饮后能很快地迅速提高免疫力,对预防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非常好。③今年以来,礼泉袁家村在精心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基础上,推出新品,不断挖掘传统优势资源,并争取形成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野生活蝎酒就是他们开发出的拳头产品,没想到在本届农高会上被一抢而空。④据蝎酒研制者陈宏介绍,这个新品已成为袁家村吸引游客的招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5分)
(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以下四个地点请你按先后顺序排列。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珊瑚岛 
④红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其中的三次: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读书与交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解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班级对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七年级(1)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兴趣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是否感兴趣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很感兴趣
8.2%
每读必做
1.2%
有点感兴趣
22.6%
有时做
32.3%
不感兴趣
69.2%
从不做
66.5%
从上表可以看出,班上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语文老师准备把同学们阅读《水浒》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读〈水浒〉》,请你仿照“栏目一”,给专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2分)
栏目一:故事大回放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名人读书方法”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三位名人的读书方法,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种读书方法,简要说说理由。(80字左右)
(2分)
①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鲁迅的“跳读法”:若碰到有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③培根的“选择式读书法”: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我最欣赏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7分)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颗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淳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一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8.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入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__。
9.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⑥段中画波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1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旦辞爷娘去(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赏赐百千强(     )
(4)朔气传金柝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第六段中“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4分)
西 楼
宋·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箔: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7.诗歌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风云变化的高潮顷刻,第二句从_________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______________”两字十足显示了北风狂飙的威力。(2分)
18.按照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却要敞开四面窗户,从中你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胸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9.请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期末测试(A卷)
一、1.不幸 酒酿 航行 
2.C 
3.B 
4.(1)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3)贾生才调更无伦 不问苍生问鬼神 
5.②句:饮后能迅速提高免疫力
③句:不断挖掘传统优势资源,推出新品 
6.(1)③②④① (2)搁浅
土著人围攻 同鲨鱼搏斗 冰山封路 章鱼袭击(任写三个即可)
二、7.(1)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1分)
多数学生课外阅读不做读书笔记(1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英雄大排行
人物小评论
好汉大聚会
妙语小集锦(每个1分,任写两个,合理即可)
(3)示例一:① 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内化。如果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自我;如果只思考不读书,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就会流于空想,不会有什么长进。
示例二:② 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进一步发挥。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重要内容上,从而有助于把握文本的主旨。 示例三:③ 书籍浩如烟海,内容深浅不一,而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水平不同,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读书,并根据不同的读物,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三、(一)8.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 
9.动作描写。 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淳朴的品质。 
10.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做铺垫。
11.“悄悄”一词写出了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了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12.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淳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二)13.(1)早晨 (2)只 (3)有余
(4)北方
14.(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将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15.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感。
16.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17.听觉 吹起 
18.“卧看千山急雨来”道出了诗人豪迈的胸襟,诗人最欲欣赏的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的出色表演。这种境界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
四、19.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