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第2章 物质的变化 课件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下第2章 物质的变化 课件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3-02 14:09:54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我们身边的物质(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书本、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空气、电、火、声音……物质 我们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
叫做物质。 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 所以,整个世界都是由( )
构成的。物质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两种物质的
变化有什么相
同的特点?发生了什么变化?铁与铁锈是不是相同呢?这两种物质
的变化有什
么相同之处?第一组:第二组:比较这两组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物质发生变化(实验)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
各种材料,并注意安全!1、动手体验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让
使曲别针、纸张、粉笔、蜡烛等物质
发生变化。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把变化的
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表:让物质发生变化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谢谢大家!课件13张PPT。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各组的材料员分别将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倒在白纸上,大家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我们把杯子中的沙和豆子的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你的猜测是怎样的?开始实验! 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变化了吗? 我想让白糖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怎么做?给白糖加热,会有什么变化?
请各小组的记录员将你们组的想法记录到实验记录单的预测栏中,
并把观察到的白糖的特点写下来。白糖加热前后变化的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白糖友情提示:
1、手握勺子顶端,并带好安全手套。
2、将勺子放外焰加热,且勺内白糖不要过多。
3、观察时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4、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勺子的加热部分。
5、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
6、运用多种感官(状态、颜色、气味等)观察白糖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并做好实验记录。白糖加热后的变化形态变化: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 固态蜡液态蜡油熔化燃烧充分:水和二氧化碳不充分:黑色的碳 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像沙子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沙子还是沙子、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弯折铁丝。 2、把易拉罐压扁。
3、火柴燃烧。 4、折纸。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5、铁器生锈。 6、湿衣服晾干。
7、玻璃打碎。 8、食物腐烂。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谢谢大家! 课件24张PPT。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
物理变化 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米饭是什么味道呢?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1.刚品尝时,米饭甜吗?
2.咀嚼1分钟后,有甜味了吗?
温馨提示:品尝米饭 咬米饭时有物理变化吗 米饭入口后,被牙齿咬碎,形状、大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有物理变化。 咀嚼米饭时有化学变化吗? 猜猜我们是谁? 观察不明粉状食用固体的方法:


闻(颜色是白色的)(是光滑的)(没有明显气味) 看
扇闻观察不明液体的方法:(颜色是棕黄色的)(有一股刺鼻的消毒水气味) 将碘酒滴入淀粉中会怎样? 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发现什么现象?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蓝紫色的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
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淀粉。淀粉+碘酒——蓝色 (化学变化)
米饭+碘酒——蓝色 (化学变化)

这些食物含有淀粉吗? 注意碘酒不要滴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所观察物品并不卫生,不要用嘴巴去尝。
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温馨提示: √蓝色年糕√没有变成蓝色葱√蓝色面条√没有变成蓝色白糖√没有变成蓝色食盐√蓝色饼干、糕点√没有变成蓝色青菜√没有变成蓝色芹菜√蓝色馒头√蓝色马铃薯不含淀粉富含淀粉结 论观察到的现象(颜色)食物名称 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信上只写了两个字“我们”,看不清其他字,很奇怪,你们有什么办法看清完整的信吗?神秘的信件 制作神秘的信件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谢谢指导!课件18张PPT。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白色粉末(细微结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密封保存。小苏打:白醋:无色,酸味,用于烹调,也可用做家用清洁剂,密封保存。讨论: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请设计自己的方案。
B、怎样混合,混合的数量是多少? 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匙小苏打三匙醋)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冒出了气泡,
产生了气体,
玻璃杯变凉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呢?下面我们来做两个实验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 2、 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知道这种气体的什么特点?1、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2、比空气重你知道吗?
虽然我们的实验不能证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汽水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里有CO2?1、喝的饮料里有CO2气体;
2、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 CO2;
3、蜡烛燃烧时也有CO2气体产生。 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经常用于保持物体冷冻或低温状态。
干冰还可用作人工降雨。 干冰二氧化碳的作用 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当做制冷剂;
碳酸饮料的添加剂;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想一想二氧化碳有什么危害?1、大量的二氧化碳能破坏氧气层,
形成温室效应;
2、冰川融化;
3、土壤沙漠化。 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你们认为留下的是什么物质?请课外收集。生成产物是H2O和醋酸钠和二氧化碳。填空。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比原来凉有有火焰立即熄灭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使火焰熄灭。科学家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能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这样的反应称为化学反应。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
A、白色大颗粒 B、都是立方体颗粒
C、粉末状颗粒
2、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 )。
A、具有酸味 B、白色液体 C、无色液体
CAC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
的液体
4、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
焰,火焰( )。
A、会立即熄灭 B、不会熄灭 C、半分钟后熄灭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
A、比空气轻 B、比空气重 C、和空气一样重
CAB课件16张PPT。铁生锈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 铁制品生锈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吗?实验记录单 纯的铁锈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铁锈里面还含有铁的成分,不是纯铁锈,因此我们手中的铁锈是能被铁吸引的。我们还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灰白色
棕红色
有无无有光滑粗糙较韧较脆能导电不易导电能吸引不能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了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吗? 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铁为什么生锈?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铁生锈与空气有关。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总结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因为钢铁制品的生锈,为此全世
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
的20-30%.
2007年我国的钢铁产量约有5亿吨.
那么我们一年将会损失多少钢铁啊?课件11张PPT。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硫酸铜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填表 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谢谢!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www-2-1-cnjy-com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21·世纪*教育网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来源:21cnj*y.co*m】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出处:21教育名师】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1-c-n-j-y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1cnjy.com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5、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1·cn·jy·com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版权所有:21教育】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21*cnjy*com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21*cnjy*com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www.21-cn-jy.com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2·1·c·n·j·y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21教育网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阳光课堂
课件19张PPT。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我们研究的铁生锈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实验,让我们分享研究成果吧! 看了下面的实验记录单,
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会根据观察的记录推测A、从实验的记录中,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
B、试着说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论:1、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原因分析: 1-3对比发现:
A、菜油盘中没有空气和水,铁没有生锈。
B、空盘子中的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水分,铁钉生锈了,速度慢 。
C、水盘子中的铁钉与水和空气接触了,生锈很快,说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能够让铁钉很快生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我们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呢?
我们来设计对比实验吧。铁生锈的快慢铁钉放置在空气中铁钉放置在潮湿的餐巾纸上铁生锈的快慢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铁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铁钉生锈观察记录表 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 铁生锈观察记录表较慢较快较慢很快空气中水分较少空气中有较多的水水中的空气较少盐会加快铁的生锈 怎样看出铁钉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呢?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中溶解有空气,因此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钉和放置在水中的铁钉,都在同时受到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因此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铁生锈呢?(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也是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很好方法,减少与水分的接触。
(2)组成合金,以改变铁内部的组织结构。例如把铬、镍等金属加入普通铁里制成不锈钢,就大大地增加了钢铁制品的抗生锈能力。 (3)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是防止铁制品生锈普遍而重要的方法。根据保护层的成分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烧制搪瓷、喷塑等。例如:车厢、水桶等常涂油漆;机器常涂矿物性油等。
②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锌、锡、铬、镍等。这些金属表面都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防止铁制品和水、空气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③用化学方法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以防止铁制品生锈。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刷上油漆
涂上油脂
电镀
晾干
形成氧化膜
组成合金隔绝空气与水分隔绝空气与水分隔绝空气与水分隔绝空气与水分减少水分增加了钢铁制品的抗生锈能力 课 堂 总 结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当堂检测题一、选择题
1、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 C、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干燥的高原
3、下列方法不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是( )。 A、涂上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放入水中D、完全放入食用油中CBC 4、在下列环境中地下铁管道被腐蚀最慢的是( )。A、沼泽地中 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酸性土中 D、干燥、透气性差的土中
5、铁钉生锈实验中,新铁钉一半浸在自来水中,最初的铁锈颜色是( )
A、浅黄色 B、暗红色 C、棕黑色
6、在对比实验中,新铁钉在自来水中出现铁锈的时间约需要( )
A、一天 B、一个星期 C、十多天DAA 二、判断题
1、将铁钉的一半浸入自来水中,要经过三天才会生锈。( )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5倍。( )
3、铁钉在月球上是很难生锈的。( )
4、金属生锈后,用砂纸把锈磨去,就不会再生锈。( )
5、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容易脱落,但能被磁铁吸引。( )
6、给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有效的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再见 课件19张PPT。物质变化与我们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形态(状态)改变形状改变形状改变没有明显变化发光发热、有气体产生先熔化、后冒烟、炭化、燃烧变蓝色冒气泡、杯壁变凉颜色改变颜色改变、产生红色附着物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了新物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点:
不产生新物质特点:
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 .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且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见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物质的变化: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随有物理变化,
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注意:判断物质何种变化时,不能只看有什么样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水蒸发时产生气体。一杯糖水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玉石加工(物理变化)水泥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烟花剧烈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试分析生物体内的变化:有无无有无有有有无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大量 的 ,使大气中的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土壤沙漠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就是 ,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大量 的二氧化碳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土壤沙漠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就是温室效应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大量 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土壤沙漠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就是温室效应。
说一说:
节能减排 减 排什么?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指什么?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二氧化碳排放的… … 资料:
目前人类使用的各种材料99%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化学变化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的一门实用学科,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自制
饮料讨论:
这两个饮料制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橙汁饮料用到的是物理变化,柠檬汽水用到的是化学变化。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塑料瓶变形C D总结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