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2 20:2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
1.有学者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时说道:“他们热爱情绪或印象,情节或故事,耳闻目睹或具体经历过的事情,浪漫主义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以及陌生而又久远的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A.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B.反对专制等外在束缚
C.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

2.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C.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
D.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3.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伴随着思想争论,如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根除了君主专制思想蔓延

4.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C.近代中学发展深受西学影响
D.中国传统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

5.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主思想的传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民族危机深重

6.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和这一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材料表明陈独秀
A.认为西学对我国无益
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对中西文化态度片面

8.“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解决民族危机的新方案

9.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0.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途径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11.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是在强调
A.民贵君轻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以德治国
D.性本善
12.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13.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

14.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
B.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
C.主张格物致知
D.提倡经世致用

15.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也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这表明二者相同之处是
A.注重道德培养
B.主张理在心中
C.继承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
16.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D.儒家思想重回正统

17.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我国古代
A.科学成就数量巨大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18.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
C.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
1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
B.旨在维护君主统治
C.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20.“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表示妇女生子。宋代《説文解字》:育,養子使作善也。这说明
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
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

21.《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B.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
C.批判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D.讴歌城邦制的优点
22.“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B.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23.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24.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批判了“因行称义”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5.恩格斯说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王国”
A.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
B.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
C.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D.体现了生而平等的理念

26.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主张恢复雅典的民主制度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27.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主张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28.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一观点
A.认为科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基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促进了社会进步
D.辩证看待经典力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9.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30.在相对论创立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爱因斯坦也因此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A.创立者声名不显
B.超越多数人认知
C.没有形成系统性
D.与经典力学相悖
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 伏尔泰(
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
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10分)
32.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备……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
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三 2010年1月17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及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8分)
(2)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6分)
(3)结合材料四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6分)
历史答案:
ADBCD
ACDDC
DBDCA
CDAAB
BBDCA
DCCAB
二、
31、(1)思想来源:黄宗羲: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
共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
(2)不同:①黄宗羲:对封建专制起了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力量。②伏尔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原因:①中国: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反封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和人民的反抗;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科学缺少创新,新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封建传统学说的罗网。
②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32、 (1)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启发法国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
(2)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