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辛过程,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和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2.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领悟本文中“美丽”的含义。3.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深层次阅读的水平。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前后的内在联系。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和理想光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作者:梁衡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léi)一百周年。 [2] [①开篇一句有何作用 ]
段导读:本段讲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 [3] 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②“立即”一词能否删除 ]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 [4]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③居里夫人形象的描写暗示了什么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5] [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段导读:本段回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宣布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使物理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6] [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 [7] 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⑥这几句话说明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pō),接着发现了镭。 [8]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rónɡ)解、沉淀(diàn)、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xūn)火燎(liǎo)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⑦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说明了什么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 ”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9] [⑧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居里夫妇辛苦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10] 段导读:本段写居里夫人和丈夫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1] [⑩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四个“变成”说明了什么 ] [12]
段导读:本段写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后,不顾放射线的侵蚀,继续努力工作。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居里夫人探索发现镭的过程,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3]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qì)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14]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有着怎样的美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段导读:本段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段导读:本段写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赞誉。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及发现镭的艰辛过程。
2.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的感人事迹。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本课的朗读录音,梁衡的简介,居里夫人的照片投影,居里夫人的生平简介及发现镭的部分录像。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居里夫人的照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 对,是居里夫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学生交流)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梁衡却用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另一番景致。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什么是美丽,课文题目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
2.播放梁衡的生平简介录音。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3.播放居里夫人的照片投影、生平简介及发现镭的部分录像。
居里夫人,法国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并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她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其故事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终于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她的一生》,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本课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给生字、新词标注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教师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老师可适当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物理专用名词。
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3.品读课文,深入探究,领悟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学习这部分内容,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探究学习上,让学生充分朗读、感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题目“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的具体含义,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上的美丽。
(1)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从文中找出词语并加以分析。(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居里夫人的外表是美丽的。“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学生乙:我们小组补充,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执著的探究精神上。“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具有执著的探究精神。
学生丙:我们小组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具有执著坚定的信念,并为之追求奋斗。“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具有执著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学生丁:我们小组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为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从这两段话中可以感悟到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
学生戊:我们小组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淡泊名利。“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是外表美,还表现在内在美,有着执著探究的精神,为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后,淡泊名利,视名利如粪土。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2)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学生甲: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不变的。我们应该内外兼修,两样美都有才好。
(3)“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学生乙:百年是虚指,意为“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在于对社会永恒的贡献,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是永远存在的。
(4)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
学生丙: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端庄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为之奋斗的精神,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所以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
老师小结: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永远。
4.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在别的领域中有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美呢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对于一些不容易读通顺的长句,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适时地停顿。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果学生提出疑问,可以做通俗的讲解,让学生大概了解。
2.课文研读的重点是“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学生充分品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地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同学们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背诵之中。最后落脚到对排比句的作用的领会上,实现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3.在学生抓住句子交流“美丽”时,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朗读,并且还要引导学生扩大他们发言的广度。
1.分析、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热爱科学、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美丽的真正含义,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弘扬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品质。
本文的重点词句及相关问题的投影。
一 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文章中美丽的内涵,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这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分析、理解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深入感悟本文的主题思想。(板书课文题目)
二 教学设计
1.标画词句,回答质疑。
老师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标画出文章中的具体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品析课文,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独立思考,回答质疑,进一步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沙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学生甲: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的精神,和常人不一样的所在。
(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学生乙: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的实验条件极其艰苦,而且十分危险,但是居里夫人不怕艰苦,不畏困难。因为居里夫人有远大目标,使她坚定执著地完成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
(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学生丙:镭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而居里夫人用健康和美丽换来了实验的巨大成功和对人类的贡献,表现了居里夫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4)“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学生丁:居里夫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是极其恶劣的。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而居里夫人做到了这点,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默默地工作,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发现了镭。
学生戊: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实验的成功,表明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坚定信念、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5)“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学生己:居里夫人一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对待名利却是淡泊的,不屑一顾的,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6)“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学生庚: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对人类有所贡献,有所作为,居里夫人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2.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此处可补充阅读居里夫人《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学生甲:应该像居里夫人一样,做到以下几点:(1)淡泊名利。(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3)艰苦奋斗的作风。(4)持之以恒。(5)忘我、执著、不怕失败的精神。(6)有自制力。(7)坚定、自信。(8)科学献身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老师小结:的确,我们应该像居里夫人一样,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精神。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丽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居里夫人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是永恒的。
3.感悟课文的写作手法。(在交流、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小结:这篇课文选取了居里夫人的人生中极具有典型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写作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感悟精神,弘扬科学。
同学们,居里夫人,一个让世界上引以为豪的名字!一个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为之叹服的科学巨人!她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她的人品、精神和作风,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重,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像居里夫人学习,用她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地影响我们,不断前进。
1.教学时紧扣课题中的“美丽”,让学生去细读、去领会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大家分析讨论,各抒己见,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让学生体验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内在美,人格美以及勇于探索、甘于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之美,让学生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
2.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美丽是什么”,不要画圈子,设框框。让学生联系文中的语句谈充分、谈到位,把理解语言与受到感染、激励融为一体。
3.学生在交流中要注意层次性,交流过后教师要进行梳理。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美丽端庄
内在美
1.趣味题。将下列四字词语归类。
目瞪口呆 五彩缤纷 对牛弹琴 口是心非
万紫千红 枝繁叶茂 画蛇添足 姹紫嫣红
手疾眼快 鹤立鸡群 绿树成阴 画龙点睛
花红柳绿 头破血流
含动物名称的: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鹤立鸡群 画龙点睛
含有人体器官的:目瞪口呆 口是心非 头破血流 手疾眼快
描写颜色的: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描写树的:枝繁叶茂 绿树成阴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3)搜集近代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开一个以“热爱科学”为主题的班会。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她出生在波兰,真正的名字叫玛丽,因为嫁给了法国年轻的学者皮埃尔·居里,后来被称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发现并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下面我们要告诉大家居里夫妇是怎样发现镭这种神秘物质的。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00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克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1
知识点讲解
^2
①交代1998年的特殊性,起到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
^3
②不能删除。“立即”说明人们反应的速度很快,突出人们对她的关注。去掉之后,就没有这样一层意思了。
^4
③这句话详细写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暗示这美丽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
^5
④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因为她对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
^6
⑤这句话说明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的发现起关键作用。
^7
⑥这几句话写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 由此说明居里夫人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很执著的人。
^8
⑦说明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9
⑧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崇高的。
^10
⑨“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
^11
⑩“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12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13
·诺贝尔奖章·
^14
这里主要是说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这些却看得很淡。可以使我们感到她那种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她的人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