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最好的老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我最好的老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2 16: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课文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语段,提高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水平与能力。
重点难点
1.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课的难点。3.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21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他是一个很 [2] 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①“出人意料”说明什么 ]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 [3] 他一面侃(kǎn)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lú)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②“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说明了什么 ]然后是随堂测验。
段导读:本段写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并进行了随堂测验。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 [4] [③“目瞪口呆”与上文哪个词照应 说明了什么 ]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段导读:本段写随堂测验,“我”及同学们都得到零分,自认为不公平。
[5]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④怀特森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6] [⑤两个反问句有何作用 ]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wěi)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7] [⑥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 ]他告诉我们,当时他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其实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其中包括猫猬兽这个古怪的名字,你们却都深信不疑。”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8] 段导读:第2~5自然段写怀特森先生给“我们”的考试成绩都是零分,并告诉“我们”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真伪的能力。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⑦作者为什么把上课说成是“冒险” ]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⑧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 ]
段导读:本段写我们接受了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9]
  第二段(第6、7自然段):写我们接受了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也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hù]弄你们呢 ”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描写了“我”对他的感激和赞扬。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以分析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线索,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本课朗读录音,出示重点词语的解释投影。
一 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板书:我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看到课文题目,你们肯定会想: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 这位老师好在哪里呢 这也是文章以此为题的妙处,在题目上设置悬念,引人遐思。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本课的朗读录音。(让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1)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2)冒险: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
(3)怀疑:疑惑,不相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随着老师的提问,感知全文内容。)
(1)学生们在上第一节课时,怀特森老师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甲:怀特森老师讲解了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的故事。
(2)怀特森老师是怎样讲“猫猬兽”的
学生乙:他首先讲了“猫猬兽”的基本知识,又描述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还拿出一个颅骨标本让大家传看、观察。
(3)“我们”认真做完随堂测验后的结果如何
学生丙:当试卷发下来时,所有的同学都目瞪口呆,全都是零分。
(4)怀特森老师为什么给每个同学都打零分呢
学生丁:首先,“猫猬兽”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都是怀特森老师编造出来的,所以“我们”记在笔记本上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所以测验得零分,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种大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的精神。
(5)“怀疑”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戊: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6)“怀疑”带入课堂后,有什么作用
学生己:学生们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兴趣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老师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谁来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庚: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猫猬兽”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时学生们都得了零分。他通过这件事,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科学上有了“冒险”与质疑精神。
老师小结:作者通过叙述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教会学生要学会质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老师形象。
3.再读课文,感受形象。(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线索,让学生分组讨论。初步理解怀特森老师思想超群,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教学艺术。小组举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甲:我们认为怀特森老师思想独特,从文章中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的策略,教会学生学会怀疑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想超群的老师。
学生乙:我们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学生怀疑的老师。文章中的怀特森老师解释大家都得零分的原因,并把试卷上的分数登记在成绩报告单上这件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开始学会怀疑。我们想一想,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那个头盖骨是从哪里来的呢 就应该对怀特森老师介绍的“猫猬兽”产生怀疑。
学生丙: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学生探索的老师。从那次测验后发生的事情当中看,不难发现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学生学会探索的老师。
学生丁: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怀特森老师既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也使“我们”在科学面前产生怀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老师小结: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从来都没有想怀疑老师和教科书上讲的内容,是怀特森老师用特殊的手段,教会学生怀疑,使学生带着怀疑去学习。
老师过渡:那么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学生甲:因为他是一个思想超群、能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老师!并且他博学多才,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坚持不懈,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受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他是最好的老师。
1.品读本文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怀特森老师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2.抓住“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课朗读录音,本课重点词句及相关问题投影。
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分析了怀特森老师的特点。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具体分析本文中的重点语句,深刻体会怀特森老师对作者的深远影响,并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板书课文题目)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本课的诵读录音。(让学生进入情境,回顾全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标画出“我”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由表及里的思考与体会。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加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提高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能力。)
学生甲: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我”得的是零分,而且,吃惊的不仅是“我”一个人,班上所有的人都得了零分。从这部分表情及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开始对老师产生怀疑,而且认为老师不公平,因为每道题都是自己根据笔记上回答的,不可能有错误。
学生乙:“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这段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一股怒火升上了“我们”的心头,“我们”的心情是愤怒的、不满的。
学生丙:从“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可以看出“我”理解老师的做法,并对老师产生了敬佩、尊重的感情。
老师小结:通过对“我”的心理变化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使怀特森老师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变化是一条线索,它把所有情节贯穿在一起,使得文章情节完整,结构紧凑。
3.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的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具体分析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深远影响,并体会这一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生甲: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我们”没有质疑的习惯。在他教“我们”科学课之后,“我们”敢于与老师争执、议论。这侧面烘托出怀特森老师教育的成功。
学生乙: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后,“我们”学会了怀疑,“我们”把“怀疑”带进了所有的课堂。
学生丙: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后,“我们”逐渐懂得了:即使是书本上写的,“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科学的方法去纠正错误,而且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与毅力。
学生丁: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会实事求是,学会探索,学会把怀疑带进每一个课堂,学会了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已经有了质疑的勇气。
老师小结: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正面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的行为变化,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以此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提升感悟。
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应具有大胆怀疑的精神,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错误,去纠正错误。
  1.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要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
2.要增加课堂上的情趣,除了品味人物的语言神态与人物心情部分之外,教师还应在课上较多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设计教学环节,如果创设一个类似课文中的情境的话,那么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还带来了快乐。
3.针对本课正侧面相结合描写心理活动贯穿全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现场模拟写作。教师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最好的老师
思想超群 教会怀疑 教会探索 影响深远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用前两个成语的首字组成另一个成语。
(青)云直上 (黄)粱一梦 (青黄不接)
(鸡)毛蒜皮 (犬)牙交错 (鸡犬不宁)
(变)幻无穷 (化)险为夷 (变化多端)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2)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1
知识点讲解

^2
  ①说明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有特色,与常人不同。
^3
  ②说明怀特森老师的课堂严谨有序。
^4
  ③“目瞪口呆”与前面的“出人意料”相照应。说明这个零分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因为“我”确信自己在认真听讲并做了笔记之后,不可能把题全答错。
^5
  ④他为了培养“我们”积极思考的能力。
^6
  ⑤两个反问句加深了“我们”对老师做法的不理解,烘托气愤的程度。
^7
  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都应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了问题就要提出来,不要盲听盲从,还说明了要敢于发表见解,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
^8
  ⑦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⑧这句话中“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营造的,也正是在科学课上的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9
  ⑨这句话中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