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2 21: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民族特点的,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抒情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独具特色的居民。
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3.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è)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 [2] [①“点缀”一词说明了什么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家民居。[②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本段主要写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chān)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ɡ)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3]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③这几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营垒式土楼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4] [④这句话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段导读:本段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ɡu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5] [⑤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照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什么思想 ]
段导读:本段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它的象征意义。
[6]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某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段导读:本段写圆形围屋的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7]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⑥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本段写傣家竹楼藏在竹林中。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8] [⑦傣家人为什么“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段导读:本段写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⑧傣族居住环境的优美表现在哪里 ]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9] [⑨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用意何在 ]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è),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段导读:本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10] 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⑩“别致”改为“精致”好吗 ]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段导读:本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 [11] 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介绍运中柱的习俗是为了什么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12] [“全村帮忙”说明了什么 ]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段导读:本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儿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我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五十六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民居建筑更是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二 教学设计
学习《客家民居》。
1.播放《客家民居》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并填完表格。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学生甲: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点明它是“世界民居奇葩”。
板书: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2)读第2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学生甲:用料奇特,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学生乙:造型奇特,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学生丙:异常坚固,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学生甲: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
学生乙: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学生丙: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实可信。
(4)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甲: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
4.老师小结:圆形土楼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弘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勤奋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自学课文,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并让他们说说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然后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围绕这几个话题展开层层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自然会个个兴高采烈,兴致盎然的。在学生们说怎么写出我们民居的特点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在给学生们带来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学有所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3.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于傣家竹楼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傣家竹楼)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
二 教学设计
1.播放《傣家竹楼》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填完表格。
成因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至今傣族人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作用
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材料
竹子为主要材料;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作屋顶,近年来改为瓦顶。
结构
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文化特征
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
  3.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初读课文,傣家竹楼给你的是什么感受
学生甲:傣家竹楼是绿色之家。
板书: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2)读课文,为什么称傣家竹楼是绿色之家
学生甲: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是绿色家园。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学生甲:列数字,通过“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等,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学生乙: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实具体。
(4)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甲:傣家竹楼中,体现了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
4.老师小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且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合为一体。
  1.加强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习傣家竹楼这一部分时应加入朗读指导,这样一来,相信学生会对傣家竹楼的特点以及承载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2.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学习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不但要要求学生说出这些句子各自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而且还应该指导学生使用这些常见的说明方法造句,并能在学生们的习作当中应用。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1.“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2.补充成语。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3.学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后,你想说些什么 写一篇读后感。
1.客家人
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词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1
知识点讲解

^2
  ①“点缀”一词用得很巧妙,说明客家居住地是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住宅埋下了伏笔。②概括说明了客家民居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3
  ③这几句话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
^4
  ④这句话写了营垒式住宅历史悠久、结构坚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5
  ⑤八卦是我国古代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6
·客家土楼·
^7
  ⑥说明了傣家人居住的环境十分优美,到处是绿色,充满了生机。
^8
  ⑦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9
  ⑧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花木果树,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⑨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
^10
  ⑩改了不好。“别致”是与众不同、新奇的意思,和“结构”一词搭配合理。“精致”是精巧细致、细密的意思,主要用在物品的做工上。
^11
  这几句话写一幢竹楼要8根中柱支撑及中柱进村时的习俗,可见中柱多么重要。
^12
  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这也是傣族人盖房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