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八下 第七章 第四节 台湾省 课件(22 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八下 第七章 第四节 台湾省 课件(22 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3-03 08:43:29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节
台湾
台湾的位置


A
C
E
D
B
太平洋
台湾海峡
东海
南海
台湾的范围
台湾的地形
地形以
为主,
占2/3,主要分布




为骨干山脉。
山脉为
走向
平原主要分布在

山地
中部
东部
西部沿海
以中央山脉为骨干
中央山脉
东北—西南
最高山峰是玉山
di
思考
在这种地形气候条件下,台湾的河流有何特点?
1、台湾岛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河流的流向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
2、由于台湾岛南北狭长→流程短。
3、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量大。
4、中部地区为山地,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北回归线穿过
部,
北部为
气候,
南部为
气候。
中南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美称
物产
分布
森林之海
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
东方甜岛
甘蔗
东、西部平原
水果之乡
香蕉、
菠萝
西部平原
海上米仓
水稻
东、西部平原
试分析下图中的四个地点,是否适合晒盐?
B处有著名的布袋盐场。
图中B岛是属于我国领土的
岛。
台湾省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
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如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请举一个例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1.工业分布:
3.经济型式:
4.工业城市:
5.台湾硅谷:
6.交通:
集中于西部平原(西部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进口—加工—出口
台北、基隆、高雄
新竹科学工业园
环岛铁路和高速公路
台湾最大的机场---桃园机场,海运以高雄、基隆等港口为中心
2.主要部门:
电子、家电、纺织、服装、食品、机械、建材
(1)台湾省充分发挥海岛的优势,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
(2)图中A、B、C三城市中,以高新技术产业而著名的是______。
(3)台湾省城市、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岛西部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口-加工-出口
B新竹
西部为平原,地势平坦
读图分析。图A为台湾岛位置与地形、河流分布图,图B为台湾岛的位置与各自然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决定着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请依据图A把图B补充完整。
(2)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通常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请根据图A、图B判断下面的人类活动是否可信。如果可信,请在括号内打“√”;如果不可信,请在括号内打“×”。
1、台湾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
2、台湾岛的铁路、公路多环岛建设。(
)
3、台湾岛多优良港口,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
)
4、台湾岛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既能防洪又利航运。(
)
一游客从台湾旅游归来后写下了下面两句话,请你辨别是对是错。
“三月的日月潭,风光迷人,看着那高高的玉山倒映在静静的湖面上,令人心旷神怡。”

“台湾岛东西两岸差别很大,西岸的村庄、城市、稻田、果园比东岸多。”
×【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台湾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模式
【学习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香港和澳门地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请同学们看着香港和澳门地图,回忆相关知识点。港澳已经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那统一大业如需完成还要谁回归祖国怀抱呢?
回答比较港澳地区生:台湾
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有关香港、澳门的知识,总结方法,形成体系,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预习中存在哪些困惑;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完成《助学》学习过程部分。反馈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能够解决,哪些还存在疑惑。
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活动一:位置和范围(一)自主学习在课本P58,图7-4-1中找出:1、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说说台湾省的海陆位置。2、北回归线、说说台湾岛大致的纬度范围。位于五带中的什么带?3、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说台湾省的范围,想想台湾省和台湾岛范围有何区别。(二)合作探究:地理位置重要性结合下图,从海上交通、海防等方面说说台湾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点拨总结:(1)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运的要道,是东亚通往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2)台湾岛东临太平洋,是中国沿海和东太平洋上的军事前沿阵地,是中国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三)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而日本企图霸占,出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图,引导学生说说对钓鱼岛的了解。教师适时介绍钓鱼岛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海洋国土教育。活动二:气候与地形(一)地形读课本P59图7-4-2,台湾地形图,总结台湾的地形特征。(二)气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台湾北部、南部的气候类型及特征?(2)台湾东部与西部相比降水有何差异?(3)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出现在沿海地区吗?为什么?(三)河流资料介绍: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流程短、水量大、流速快等特点,且流向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活动三:丰富的物产1、阅读课本P59-61,找出台湾省有哪些美称?并分析其原因。【重点点拨】植被垂直变化:2、台湾岛还被称为“东南盐仓”,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试分析下图中的四个地点,是否适合晒盐?
活动四:出口导向型经济1、读课本P62,两幅图,结合课本材料概括总结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2、讨论:台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主要城市
学生读图练习1、海域:东临G太平洋,北临F东海,南临H南海,西隔D台湾海峡与E福建省相望。2、台湾岛位于北温带和热带。3、台湾省包括A台湾岛、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岛屿和周围海域。读图分组讨论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性。学生说出通过电视、网络对钓鱼岛的了解。……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属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为6.3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约362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围海域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图中找出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西部平原,并观察台湾岛东西部地形的差异,说出该岛以什么地形为主。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有2/3为山地。东部、中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学生结合地形特点进行合作讨论:(1)台湾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2)台湾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3)降水较多的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议一议,河流特点的形成与该岛的地形、气候有着怎样的关系。1、台湾岛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河流的流向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2、由于台湾岛南北狭长→流程短。3、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量大。4、中部地区为山地,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省的美称。完成表格。思考后,讨论其原因。美称物产分布森林之海森林资源台湾山脉东方甜岛甘蔗东、西部平原水果之乡香蕉、菠萝西部平原海上米仓水稻东、西部平原(1)“亚洲天然植物园”原因:南部山地从山麓地带到山顶,随着气温的垂直变化,可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景观。(2)“森林之海”原因:森林面积广阔,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3)“东方甜岛”原因: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甘蔗产量大。(4)“水果之乡”原因:盛产亚热带水果。(5)“海上米仓”原因:水稻的种植面积广,一年两到三熟,产量大。学生思考后讨论分析:C、D两点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少,不利于晒盐。A、B两点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A、B两点相比较,A点纬度较高,虽晴天多但热量条件较B点稍差。B处有著名的布袋盐场。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特色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转型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2、学生讨论:优势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农业基础好等3、指图说出台湾的主要城市及其发展特征。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港口:高雄“硅谷”:新竹
通过学生识图、认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方法上提升,并学会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位置。通过让学生收集钓鱼岛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展示,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完善。主要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的美称并分析其原因。了解台湾丰富的物产并与台湾自然环境特征相联系,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理解台湾经济“进口-加工-出口”模式。认识台湾的主要城市,指出其在图中的位置。
感悟提升
材料1:台湾岛原与大陆相连。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岛上发掘、出土的石器、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证明,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材料2:台湾省人口2322.5万(2011年),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全省人口的97%,他们的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广东,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高山族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实现情感的升华,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意识。
巩固训练
(2014枣庄)读图分析。图A为台湾岛位置与地形、河流分布图,图B为台湾岛的位置与各自然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决定着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请依据图A把图B补充完整。
(2)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通常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请根据图A、图B判断下面的人类活动是否可信。如果可信,请在括号内打“√”;如果不可信,请在括号内打“×”。
⑤台湾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⑥台湾岛的铁路、公路多环岛建设。
⑦台湾岛多优良港口,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
⑧台湾岛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既能防洪又利航运。2、(2013.菏泽)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局部区域略图”和“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据图判定钓鱼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__________方向。某同学在图甲上量得温州市到钓鱼岛的图上距离为3.56厘米,那么钓鱼岛距温州市的实际距离约_________千米。(2)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_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__省相望。(3)台湾岛被称为“宝岛”,其中森林树种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根据图甲和图乙简要说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3、阅读下列材料和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摘自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材料二 我国局部区域图(1)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_______,将该海峡的名称填在图中适当的位置。(2)写出图中的地理事物:A______海,B______海,C______洋,D________省。(3)台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请写出两个著名的景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______;特有树种是______________。(5)台湾许多美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请将下列相关项目用直线连接。森林之海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壤肥沃东方甜岛   台湾岛2/3为山地,景观垂直差异显著海上米仓   台湾岛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东南盐仓   台湾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
结合近几年中考题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点,进行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在复习香港、澳门有关知识的同时,总结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台湾做铺垫。本节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台湾的位置与组成,通过学生识图指图,认识台湾的组成,并总结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总体讲述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其地形、气候特征,并通过对河流特点的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台湾诸多美称引导学生探究其丰富的物产,认识到台湾是一个“宝岛”;第四部分通过对台湾经济发展变化的了解,理解外向型经济对台湾发展的影响。
最后,感悟提升环节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情感上的升华,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