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台湾省
感悟导入
千里台疆水上漂,
雪浪银涛环四面。
树似珊瑚花似玉,
果然过海便神仙。
台湾之旅
(1)找出台湾省周边的福建省、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等地理事物。
(2)找出北回归线及穿过的地区。
(3)合作探究:地理位置重要性
A
东
海
③④
B
台湾海峡
C
太
平
洋
D
南
海
北回归线线穿过____部,位于____带和____带。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岛屿。
(2)描述台湾省的地理范围。想想台湾省和台湾岛范围有何区别。
(3)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台北市与福州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②
①
台湾岛
澎湖列岛
③
钓鱼岛
④
赤尾屿
台湾海峡
台湾岛地理位置的重要?
1、收集资料,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两岸人民同为中华民族,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台湾和福建等省的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2、收集资料,学生说出通过电视、网络对钓鱼岛的了解。
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阿里山主要的自然资源?
(2)阿里山有没有温度带的变化?有什么美称?
气温垂直变化
“亚洲天然植物园”
森林资源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分布特点。
台湾地形以______为主,占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
平原占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
(2)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台湾山脉走向____________
2/3
东部
西部
1/3
东北——西南
山地
(3)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
台湾岛地势__________
(4)说出台湾岛的最高山脉
东高西低
玉山
阿里山
阿里山山势雄伟,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14℃左右,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这里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是世界著名的高山铁路,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海拔上升了2000多米,沿途景致迥异,搭乘火车犹如置身于自然博物馆。
玉山
玉山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
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台湾南部的屏东县周围),长约300公里。主峰玉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公里,海拔3997米,不仅为台湾岛最高山峰,也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森林分布,材用、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
读图,(1)台湾北部、南部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台湾东部与西部相比降水有何差异?
(3)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出现在沿海地区吗?为什么?
读图,找出浊水溪。分析台湾岛的河流特征及原因。
1、特点:
流程____,流量____,流速
____,流向__________
2、原因:
(1)地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大
短
快
中间向两侧分流
中部高两侧低
中部山地,西部平原
热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降水丰富
素材天下
臭豆腐
牛肉面
担仔面
棺材板
大肠包小肠
豆花
阿宗面线
可丽饼
卤肉饭
生煎包
鱿鱼羹
阅读课本P59-61,找出台湾省有哪些美称?并分析其原因。
“森林之海”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海上米仓”
“东南盐仓”
台湾岛还被称为“东南盐仓”,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试分析下图中的四个地点,是否适合晒盐?
1、台湾经济发展的变化
2、台湾的经济类型和农副产品、工业
产品
3、台湾的工业城市
4、台湾的交通
5、台湾的人口、民族、文化
1、台湾经济发展的变化?
2、经济类型和工业分布
经济类型:____________
工业分布:_____________
C
A
B
3、指图说出台北、高雄、基隆、新竹等城市及其发展特征。
最大城市
,
最大港口
,
最大工业中心
,
“硅谷”
。
D
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工商业发达,风景秀丽。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冶金、化学工业、造船等。
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旧名赤嵌,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市内赤嵌楼始建于1653年,为台湾著名的古迹。
4、台湾岛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分析台湾岛的铁路线分布特征及原因。
环形分布,受地形和人口经济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要求学生归纳台湾省的人口特点,并简要分析台湾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台湾常住人口23123866人,其中男性11489285人,女性11634581人,人口密度是638.9人/平方千米,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1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0.4%,增长趋缓,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为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
台湾总人口约2300多万(2010年),人口稠密。人口增长趋缓。人口分布基本特征为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
阅读下列材料,要求学生归纳台湾省居民的民族构成。
台湾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有汉族、高山族等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97%,高山族占总人口不到3%,约50万人。汉族人口中,1945年前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在台湾又称“本省人”)占汉族人口的81%~91%,1945年后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在台湾又称“外省人”)占汉族人口的7%~10%。1945年前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以福建人和广东人为两大分支,其中近80%祖籍福建,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近20%祖籍广东,以梅州、潮州人为最多。
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人口祖籍大多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高山族。
一、选择题
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
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
等
200多个岛屿
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D、台湾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2、台湾省南部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水果之乡”
B、“东方甜岛”
C、“东方明珠”
D、“东南盐仓”
B
A
C
4、目前台湾的经济特点
A、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B、出口甘蔗、菠萝、樟脑
C、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
5、台湾的硅谷是
A、高雄
B、基隆
C、台北
D、新竹
6、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
A、地缘关系
B、文化渊源
C、历史渊源
D、血缘关系
C
D
D
二、读图分析。
(1)请依据图A
把图B补充完整。
(2)请根据图A、图B判断下面的人类活动是否可信。
如果可信,请在括号内打“√”;如果不可信,请在括号内
“×”。
⑤台湾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⑥台湾岛的铁路、公路多环岛建设。
⑦台湾岛多优良港口,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
⑧台湾岛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既能防洪又利航运。
感悟导入
一、位置与范围
二、地形与气候
巩固训练
三、物产与美称
四、经济与人口
枣庄15中王艳梅制作【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台湾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模式】五环节自主学习模式
【学习方法】五环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音乐导入
教师视频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
播放《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导入,把台湾省“阳光、沙滩、仙人掌”的初步印象随歌曲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台湾省的兴趣。
师:“千里台疆水上漂,
雪浪银涛环四面。”
“树似珊瑚花似玉,
果然过海便神仙。”师:这些诗句是古代诗人描绘的美丽台湾。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一次神仙,来一次台湾之旅!从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物产、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学习台湾省。
预习展示
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在预习中存在哪些困惑?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及课前预习及《助学》学习过程的完成情况,反馈在预习中哪些还存在疑惑。
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岛屿。
(2)描述台湾省的地理范围。想想台湾省和台湾岛范围有何区别。
1、收集资料,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1)阿里山主要的自然资源?
(2)阿里山有没有温度带的变化?有什么美称?
(1)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分布特点。
台湾地形以______为主,占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
平原占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
(2)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3)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
台湾岛地势__________
1、台湾经济发展的变化
3、台湾的工业城市
4、台湾的交通
(2)随着气温垂直变化
臭豆腐,牛肉面,担仔面,棺材板,大肠包小肠,豆花,可丽饼
,生煎包,鱿鱼羹学生回答:物产丰富1、学生仔细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省的美称。思考后,讨论其原因。学生展示:(1)“亚洲天然植物园”原因:南部山地从山麓地带到山顶,随着气温的垂直变化,可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景观。(2)“森林之海”原因:森林面积广阔,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3)“东方甜岛”原因:盛产甘蔗。(4)“水果之乡”原因:盛产亚热带水果。(5)“海上米仓”原因:水稻的种植面积广,一年两到三熟,产量大。学生思考后讨论分析:C、D两点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少,不利于晒盐。A、B两点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A、B两点相比较,A点纬度较高,虽晴天多但热量条件较B点稍差。B处有著名的布袋盐场。1、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①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②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③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④近些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2、经济类型:出口导向型经济工业分布:西部平原3、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港口:高雄“硅谷”:新竹4、
铁路、公路环形分布,受地形和人口经济的影响。5、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人口祖籍大多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高山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通过学生识图、认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方法上提升,并学会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位置。通过让学生收集钓鱼岛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关注身边的地理。通过视频,传达有关地理信息,提高学习有关知识的的兴趣,并且锻炼学生从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点的能力。主要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的美称并分析其原因。了解台湾丰富的物产并与台湾自然环境特征相联系,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结合气候、纬度因素综合分析。通过五个“趣聊台湾”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台湾经济类型:出口导向型经济认识台湾的主要城市,指出其在图中的位置。实现情感的升华,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意识。
知识梳理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
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
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D、台湾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2、台湾省南部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水果之乡”
B、“东方甜岛”
C、“东方明珠”
D、“东南盐仓”
4、目前台湾的经济特点
A、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B、出口甘蔗、菠萝、樟脑
C、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
5、台湾的硅谷是
A、高雄
B、基隆
C、台北
D、新竹
6、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
A、地缘关系
B、文化渊源
C、历史渊源
D、血缘关系
二、读图分析。
(1)请依据图A
把图B补充完整。
(2)请根据图A、图B判断下面的人类活动是否可信。
如果可信,请在括号内打“√”;如果不可信,请在括号内
“×”。
⑤台湾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⑥台湾岛的铁路、公路多环岛建设。
⑦台湾岛多优良港口,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
⑧台湾岛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既能防洪又利航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台湾之行”为主线,通过设置四个探究活动:寻找台湾——美景台湾——美味台湾——趣聊台湾,来学习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物产和美称”“经济与人口”。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播放视频、音乐,读图析图,合作探究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完成台湾省的学习。不仅对台湾省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情感上的升华,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