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3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南诏 对照地图说一说,唐朝时,边疆地区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朝中央政府的威望得到大大的提高。1、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即各族共同的君主)。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文成公主入藏藏族青藏高原 7世纪时谁统一了青藏高原?640年,唐太宗答应将谁嫁给了他?松赞干布——赞普文成公主吐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吐蕃(藏族的祖先)的赞普(君主)松赞干布,多次请求通婚。
640年,唐太宗答应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步辇图》文成公主入吐蕃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文成公主入藏壁画松赞干布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藏,你能帮她做哪些有益于吐蕃的事? 你认为文成公主入藏有何重要意义?唐蕃会盟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洛阳扬州敦煌曲女城玉门关高昌平城京葱 岭拂菻大食波 斯天 竺日本流求渤海东海海南日本海太平洋洋度印阿拉伯海海红海黑海中地海里非洲亚洲新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广州湾斯波长安陆路交通线海路交通线唐朝中外交往玄奘西行玄奘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
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幼年家贫,父母
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
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
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
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请同学们看书玄奘西行这部分内容考虑以下问题:
⒈玄奘为什么西行?结合“玄奘西行”图,说说西行的经过
⒉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⒊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⒋讨论:《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海东河黄长江唐吐蕃竺天斯波海里咸海长安逻些城吐火罗狼揭罗广州洛阳幽州拉萨北京秦州凉州瓜州敦煌高昌龟兹碎叶怛罗斯城迦湿弥罗飒秣建喝盘陀活路城钵伐多罗萨他泥湿伐罗钵罗耶伽阿点婆翅罗奔那伐弹那那烂陀王舍城迦摩缕波建志补罗跋禄羯占婆苏剌侘印度孟加拉湾阿 拉 伯 海阿拉伯半岛阿曼湾洋度印去回玄奘西游路线唐 玄 奘 西 游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想一想《大唐西域记》书影大雁塔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说一说课本17页的《思考与讨论》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说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遣唐使船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些吗? 遣唐使
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
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
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
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阿倍仲麻吕(晁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度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阅读史料: 一、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⑴政治上: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⑵文化上: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二、材料三:唐朝VS日本(社会生活)日本的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唐代斗茶日本茶道剑道⑶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说一说:(1)鉴真东渡的经过(2)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 (3)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返回鉴真坐像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天平之甍)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想一想: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