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3 12: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通过对唐太宗和唐玄宗人物的评价分析,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补充)①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应该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
通过对历史人物评价方式的学习,能够树立起客观公正的正确的评价人物的态度。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的学习,吸取他们的教训,借鉴他们的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太宗与唐玄宗在位期间的政绩和失误
难点:如何看待历史上对唐太宗和唐玄宗的评价。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大课时)(两节课)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隋朝历史的有关问题。请同学们回忆隋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
2.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在他们统治时期,唐朝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大家知道这两位皇帝分别是谁?”让学生注意到唐太宗、唐玄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
唐朝的建立(618年)和统一全国
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贞观之治”
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包括:
A.以史为鉴,宽政安民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他看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灭来警惕自己,告诫子孙。他认为君臣关系“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这些内容说明唐太宗是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B.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唐太宗善于用人。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C.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太宗重视纳谏。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和改正错误,以利于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D.制度保障,
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贞观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这样既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义。唐太宗还大力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E.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F.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贞观末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小结;
贞观之治——兴起
1、原因:(见上面abcdef)
2、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627——649).
3、表现: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
4、作用:①为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②“贞观之治”展示的统治者虚怀若谷、开明廉洁的形象,成为后市王朝效法的榜样。
武则天的统治——发展(承前启后)
1、背景:唐太宗去世后,懦弱多病的唐高宗继位,大权渐落皇后武则天手中。
2、统治者:武则天称帝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措施:基本沿袭了贞观年间的政策
4、作用:使唐朝的发展得以继续,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1.政治经济措施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出唐玄宗的政绩。)
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极力主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营造,重奖进谏之臣;宋璟主张放宽赋税、减轻刑罚、选拔人才、官吏称职。唐玄宗对他们重用为相,致使政治清明。
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可让学生背诵杜甫《忆昔》)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开元时期统治者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小结:
开元盛世——全盛
1、原因:
(1)客观:凭借唐朝前期近百年发展、积累所奠定的良好基础。
(2)主观: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即以博学多才、精明强干著称,在位前期的开元年间,尤能励精图治,锐意革新,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干。①他继承唐太宗的基本国策,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②政治上,革除弊端,抑制腐化,精简机构,裁汰冗官,提高行政效率,并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重振清明宽容的贞观之风。③经济上,重视生产,清查户籍,减免赋税,努力缓解社会矛盾。
2、表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朝的衰落
1、原因:
①主观上: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的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长期的升平殷富,使他误以为可高枕无忧,于是深居禁中,耽于声色,怠问政事,宠信佞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
②客观上: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
2、表现: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唐王朝国力大损。
3、影响:唐王朝由盛而衰,统治由此一蹶不振。
强调: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基础
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继承和发展
唐玄宗
唐太宗
废止严刑酷法
精简机构
裁汰冗官
疏缓刑罚、宽政安民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重用贤臣,鼓励直谏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加强国防、平息边患
重视生产、减免徭役
民族往来、真诚相待
出兵高丽
怠问政事
大修宫殿
宠信佞臣
开边扩张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