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3 13: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求援;北宋的建立及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宋朝基本国策)的能力。
3、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补充: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耶律阿保机建国;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的评价。
(三)教学时间2课时(大课堂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启发、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提示: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
教师设问:少数民族建国的有谁?
提示: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
今天再学一个少数民族建国,引入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2、讲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907年被推为部落首领,不久,他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历史上习惯称之为辽朝,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建国后,他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积极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间,创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机为契丹的统一和契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2、契丹改国号为辽
契丹国建立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以西,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到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
(p34)后唐将领石敬瑭为夺取帝位,求辽出兵,向比自己年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称“父皇帝”,又把幽、蓟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一地区,农业发达,它的割让使契丹的实力大大增加。耶律德光在947年,改国号为辽。
三)、辽朝“一国两制”政策:(p35)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
四)、北宋统一
Ppt简介宋太祖
激励学生介绍北宋的建立过程。(p35-36)
Ppt展示: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事件及陈桥兵变地图
教师适时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
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和西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泉州、漳州也有一些小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北宋建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先花了三、四年时间解决内政,然后将统一全国提上日程。话说:“一大雪之夜,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登宰相赵普之门,赵普见风雪之夜皇帝亲临舍下必有大事呀,忙问。宋太祖说:我睡不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故来见卿。”什么意思呀?各分裂割据政权的存在使赵匡胤难以安睡,他要进行统一天下的军事行动。三人制定了方针。
设问:制定了什么方针呢?
Ppt展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设问:为什么实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从北宋的北方有什么政权,北宋的军事实力,南方有什么优势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北宋的统治者认为,当时北宋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于是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
教师设问:北宋是不是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Ppt展示:北宋完成南北统一后的版图
据图分析北宋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不是全国统一。所以,这一时期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设问:北宋主要解决的是什么内政呢?
学生回答:中央集权的强化
设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
师生总结:
Ppt展示(1)、必然性
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设问:宋初的统治者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
第一、集中军权;第二、集中行政权;第三、集中财政和司法权。
Ppt展示:(2)、措施
★集中军权: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杯酒释兵权””
B、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C、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
补充:改组后禁军统领权归属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简称“三衙”、“三帅”。他们分统禁军,互不统属。
D、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补充: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E、实行更戍法
补充:利: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无常兵,防止武将专权,使将领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也不能使军队为将领所私有。
弊:兵将分离,指挥不灵,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意图,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集中行政权
A、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
B、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集中财权
★集中司法权
教师讲述:北宋通过一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此外,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科举制度发展的小史
★科举制度的发展以臻完善。
-------------------------------------
北社中学政史地组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