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教室窗户上的一块长方形玻璃被打碎了(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工人师傅换上了一块新玻璃,并用48分米长的封条沿着这块新玻璃的四周密封固定(重叠部分忽略不计)。工人师傅换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有多大?
答案提示:
48-6×2=36(分米)
36÷2=18(分米)
6×18=108(平方分米)
答:工人师傅换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是108平方分米。
6分米
6dm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可以怎样租船呢?
答案提示:
租49条船或租48条船。
解题思路:
方案一:每个年级分别计算需要租多少条船。
四年级:61÷4=15(条)……1(人),要租16条船。
五年级:87÷4=21(条)……3(人),要租22条船。
六年级:44÷4=11(条),要租11条船。
三个年级租船总数:16+22+11=49(条)。
方案二:三个年级合并计算需要租多少条船。
(61+87+44)÷4=48(条)。
我们四年级来了61人。
我们五年级来了87人
我们六年级来了44人。
4人/条(共15张PPT)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一)回忆知识
谈话引入: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相应内容:计算(口算、笔算),解决问题。
15×3= 12×30= 14×30= 240×5=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1. 梳理口算方法。
(1)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口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出几道题吗?
① 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得数是多少?
② 提示:这里的几道题中哪一题需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240×5=1200,注意不要漏写一个0。
小结:依照算理,一般可以先用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
算出得数后,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后面
添写几个0。但是我们要注意240×5这样的特殊情况。
45
360
420
1200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40×10= 18×20= 70×30= 36×20=
60×70= 46×10= 30×15= 25×40=
12×60= 50×19= 55×50= 120×20=
90×90= 60×11= 27×40= 125×80=
400
360
2100
720
4200
460
450
1000
720
950
2750
2400
8100
660
1080
10000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1. 梳理口算方法。
(2)口算练习。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笔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出几道题吗?
7 7
×1 1
7 7
7 7
8 4 7
1
3 4
× 4 8
2 7 2
1 3 6
1 6 3 2
3
1
77×11= 34×48=
(1)边算边想——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根据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2. 梳理笔算方法。
77×11=847 34×48=1632
(4)估计一下,你的计算结果在合理范围吗?
(5)你是怎样估计的?
77×11≈800 34×48≈1500
(6)说一说估算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估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有时还
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2. 梳理笔算方法。
(1)看一看教科书的第4单元,关于解决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能根据相关内容出题吗?
② 饲养场的6头奶牛一周可以挤出牛奶420千克,平均
每头奶牛每天可以挤出多少千克牛奶?
(2)题目展示:
①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有21栋楼,每栋18层,每层3户,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 梳理解决问题。
方法一:18×3=54(户)
54×21=1134(户)
18×3×21=1134(户)
方法二:18×21=378(层)
378×3=1134(户)
18×21×3=1134(户)
e. 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数量关系理解正确,解答正确。)
a.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b. 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c. 怎样列式计算?
d. 为什么这样计算?
①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有21栋楼,每栋18层,每层3户,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 梳理解决问题。
(得数带入原题,一头奶牛一天可挤奶10千克,
6头奶牛一周可挤奶:10×6×7=420千克,符合原题信息。)
方法一:420÷7=60(千克)
60÷6=10(千克)
420÷7÷6=10(千克)
方法二:420÷6=70(千克)
70÷7=10(千克)
420÷6÷7=10(千克)
e. 做的对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f. 还可以怎样检验?
(两种方法结果一样,解答正确。)
a.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b. 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c. 怎样列式计算?
d. 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 梳理解决问题。
② 饲养场的6头奶牛一周可以挤出牛奶420千克,平均
每头奶牛每天可以挤出多少千克牛奶?
回顾:这两道题,我们是怎样检验的?
a.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结果是否一样。
b. 把结果带入原题计算,看看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信息。
①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有21栋楼,每栋18层,每层3户,
小芳家所在的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二)编写题目,梳理知识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 梳理解决问题。
② 饲养场的6头奶牛一周可以挤出牛奶420千克,平均
每头奶牛每天可以挤出多少千克牛奶?
二、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1. 笔算下面各题。
22×24= 39×18= 64×35=
要求:自己进行计算。
反馈:每道题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28
702
2240
2 2
× 2 4
8 8
41 4
5 2 8
3 9
× 17 8
3 1 2
31 9
7 0 2
6 4
× 32 5
3 2 0
11 9 2
2 2 4 0
2. 解决问题。
(1)库房里有48台冰箱,一辆货车一次送4台,
每天送2次。这些冰箱多少天能够送完?
方法一:48÷4÷2=6(天)
方法二:48÷(4×2)=6(天)
② 说一说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 怎样列式计算?
④ 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⑤ 检验了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二、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① 读题,你了解了什么?
方法一:10×50×4=2000(千克)
方法二:50×4×10=2000(千克)
① 读题,你了解了什么?
② 说一说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 怎样列式计算?
④ 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⑤ 检验了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2. 解决问题。
(2)豆腐店有10袋黄豆,每袋50千克。
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这些
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二、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3. 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1)( )×19<600 (2)69×( )<560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想:( )×19接近600,且小于600。
把19看成20,30×20=600,30×19≈600。
检验:( )里填30符合要求吗?
30×19=570,31×19=589,32×19=608,
填30不符合要求,应填31。
自己试着填一填第(2)题。
31
81
30是符合要求的
最大的数吗?
二、变式练习,巩固知识
作业: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后4道乘
法题)、第4题;
第114页练习二十三,第16题、第17题。
三、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下面是某快餐公司今日午餐菜品价目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如果是最贵的搭配,需要花多少钱?
(2)如果是最便宜的搭配,需要花多少钱?
(3)你喜欢怎样搭配?需要花多少钱?
答案提示:
(1)3.8+12.6+1.5=17.9(元)
答:如果是最贵的搭配,需要花17.9元。
(2)2.6+8.8+1.2=12.6(元)
答:如果是最便宜的搭配,需要花12.6元。
(3)略。
素菜:熏千芹菜:3.8元/份
午餐我们选一个荤菜、
炒胡萝卜:3.2元/份
一个素菜和一个汤
烧茄子:2.6元/份
荤莱:宫保鸡丁:8.8元/份
炸肉串:9.5元/份
炖排骨:12.6元/份
汤:鸡蛋汤:1.5元/份
Good
冬瓜汤:1.2元/份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看北京1、2号线地铁线路图,回答问题。(写清线路及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小明和妈妈乘坐2号线,先向南3站,然后换乘1号线
向东4站后到达了四惠站。他们刚才是从( )站上的车。
(2)小芳家住在永安里,她要去住在西直门的奶奶家要怎样走?
答案提示:
(1)东直门
(2)方案一:向西7站,然后向北3站;方案二:向西1站,然后向北3站、向西4站、向南1站。
积水潭
鼓楼大街
安定门雍和宫
北
2号线
西直门
东直门
车公庄
东四十条
阜成门
朝阳门
苹果园
八角游乐园
玉泉路
万寿路
军事博物馆
西单
王府井
永安里
四惠东
1号线
●
■■
●
古城
八宝山
五棵松
公主坟
木樨地南礼士路
复兴门
天安门西天安门东
东单
建国门
国贸大望路
四惠
长椿街
北京站
宿武门
和平门
前
崇文门(共19张PPT)
位置与方向
面积
年、月、日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位置与方向”“面积”
和“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问题:1. 关于“位置与方向”“面积”和“年、月、日”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哪些?
(一)回顾整理
2. 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吗?
1. 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二)反馈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位置与方向
会辨认8个方向:
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北
南
西
东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
2. 应用练习。
(1)说一说学校、医院、儿童乐园分别在明明家的哪一方向 。
学校在西南方,医院在东南方,儿童乐园在东北方。
① 为了明确方向,我们先做什么?
(标出方向)
② 再确定什么?
(观测点: )
明明家
(二)反馈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明明从家向( )走271米,又向( )走430米到
图书大厦。
西南
北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 应用练习。
(二)反馈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北
南
西
东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 应用练习。
(二)反馈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北
南
西
东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
(3)明明从家出发到医院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
路线一:从家出发向东北走305米到儿童乐园,再向东南走322米到医院。
305+322=627(米)
路线二:从家出发向西南走271米到学校,再向东北走500米到医院。
271+500=771(米),771>627,路线一近。
1. 关于“面积”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三)反馈梳理“面积”的知识
面积
什么叫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
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
1平方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分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厘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方形:长×宽
正方形:边长×边长
大小
进率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A.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
B.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4( )。
C. 学校操场跑道长200( )。
D. 操场占地面积约3200( )。
问题:① 应该填什么单位?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先判断应使用面积单位还是长度单位,再根据
实际去筛选所填单位的大小。
② 对比后两道题,都是说操场,为什么一个填长度单位,
一个填面积单位?
提示:要认真读题,明确要求的是什么,再确定使用什么单位。
平方米
平方厘米
米
平方米
2. 应用练习。
(三)反馈梳理“面积”的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填空。
6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问题:① 想一想:这3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完成上面各题吗?
600
800
2. 应用练习。
(三)反馈梳理“面积”的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1. 关于“年、月、日”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年、月、日
年、月、日
的知识
24时计时法:
1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30天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非整百年份用除以4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整百年份用除以400来判断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12
-12
经过时间
计算:开始=结束-经过,经过=结束-开始,
结束=开始+经过
(四)反馈梳理“年、月、日”的知识
数:在钟表上数一数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1)一年中一共有( )个季度,其中第( )季度中有两个小月,
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
(2)小明在2000年2月29日出生,2006年9月1日上学时,小明过了
( )个生日。
4
2
4
6
怎么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年一闰,2000年到2006年中间只有2004年是闰年。
看到2月29日,你想到什么知识?
1
2. 应用练习。
(四)反馈梳理“年、月、日”的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3)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4小时15分钟,根据出发时间
请你在钟面上画出到达时间。
① 知道了什么?
② 第2个钟面上画出的是什么时间?
③ 要求到达时间,可以怎样想?
(结束时间)
(出发时间10:10,经过时间4小时15分)
10时10分+4时15分=14时25分
2. 应用练习。
(四)反馈梳理“年、月、日”的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出发时间
到达时间
二、综合运用,巩固练习
(1)仔细观察上图,你都找到了哪些地方?
1. 看图回答问题。
(2)按方位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1. 看图回答问题。
东
南
西
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二、综合运用,巩固练习
(3)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如图,一天共开放( )小时。
16:30是什么时候?说一说你的想法。
8
(16-12=4,是下午4:30)
怎么得到的?
16时30分-8时30分=8时
16:30 就是下午的……
1. 看图回答问题。
二、综合运用,巩固练习
1. 看图回答问题。
(4)健身园是长85米、宽66米的长方形。占地多少平方米?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85×66=5610(平方米)
85米
66米
二、综合运用,巩固练习
2. 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
(1)剪一剪:描出上面的图形,动手剪一剪。
(2)拼一拼:看看怎样拼成一个正方形。
(3)算一算:根据所给数据,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剪
拼
算
二、综合运用,巩固练习
作业: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7~9题。
三、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小丽每天练字都要写满这样的2页纸。每页纸有4行,每行可以写9个字。她每天要练多少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提示:
她每天要练72个字。
解题思路:
方法一:2×4×9=72(个)
方法二:4×9×2=72(个)
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
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
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
琴琴
琴
琴琴琴
琴琴
琴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下面是一种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你知道这瓶药够患者服用几天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提示:
这瓶药够患者服用13天。
解题思路:
方法一:78÷2÷3=13(天)
方法二:78÷(2×3)=13(天)
【规
格】每粒0.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或遵
医嘱。
【包
装】固体药用塑料瓶装,78粒。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个星期约流失多少千克水?
(2)据调查,一个儿童一天大约要喝2千克水。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个星期流失的水可以供几个儿童喝一天?
答案提示:
(1)97×7=679(千克)
(2)97×7=679(千克)
679÷2=339(个)……1(千克)
答: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个星期约流失679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以供约339个儿童喝一天。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天
流失约97千克的水。
Good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2014年的平安夜(12月24日)是星期三,你能制作一个2015年1月份的月历吗?请你填一填。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答案提示: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解题思路:
31-24=7,所以2014年12月31日是星期三,2015年1月1日是星期四。1月是大月。(共13张PPT)
小数的初步认识
复式统计表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和
“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一)回顾整理
问题:1.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复式统计表” 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哪些?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部分知识整理出来。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小数的初
步认识
认识小数
比大小:0.9米>0.2米,1.1米>0.9米
小数加、
减法
加、减法计算:与整数相同(相同数位对齐)
用小数计算解决问题
读写小数
1. 小数知识点的梳理。
小数的含义: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10
3
3分米= 米=0.3米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1)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① ( )里应该填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
其他的自己填一填。
左起第一个( ):因为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表示十分之一,
4个小格表示十分之四,就是0.4,所以填0.4。
左起第二个( ):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是十分之一,是0.1,
所以填1.1。
0.4
1.1
2.6
3.9
4.7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 实际应用练习。
(2)用小数表示。
5分米
4米3分米
7分米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小数排一排吗?
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0.5<0.7<4.3)
0.5+4.3= 4.3-0.5= 7.8-4.3= 7.8+4.3=
(3)下面这几个小数,你能任意选择两个,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吗?
3.8
3.5
12.1
4.8
自己列竖式算一算。
订正答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需要注意什么。
0.5、4.3、7.8
0.5米
4.3米
0.7米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 实际应用练习。
牛奶2.3元 蛋糕3.5元 饮料3.9元
东东买一盒牛奶、一块蛋糕和一杯饮料,9元钱够吗?
①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方法一:2.3+3.5+3.9=9.7(元)
9元<9.7元,不够。
方法二:9-2.3-3.5=3.2(元)
3.2元<3.9元,不够。
⑤ 两种方法解答,结论一样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检验结果)
④ 你是怎样想的?
(4)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2. 实际应用练习。
说一说:第一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1)你能算算7岁时,李明比陈东轻多少吗?
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什么数据?怎样找到这些数据?
23.5-22.7=0.8(千克)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2)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9.8-22.7=7.1(千克)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3)李明的体重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实际算一算,验证你估计的结果。
估算一下,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24.6-22.7=1.9(千克),27.5-24.6=2.9(千克),
29.8-27.5=2.3(千克),9岁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一、回顾梳理,复习旧知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二、多形式练习,巩固知识
1. 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A面包星期( )销售最多,B面包星期( )销售最少。
B面包星期二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多63-38=25(个)。
一
星期
数量(个)
种类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A面包 74 40 35 27 39
B面包 38 63 69 74 66
一
(2)B面包哪一天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7.5元
5.3元
17.8元
12.4元
估计:30-5=25,妈妈买书花的钱,比25元多,比30元少。
只有买《传统美德》和《小猕猴》这两本书的钱超过25元,
又不到30元。
验证:7.5+17.8=25.3(元),30-25.3=4.7(元),符合要求。
问题:为什么先估计再验证?估计和验证有什么关系呢?
2. 妈妈带了30元钱,从书店出来后剩的钱还不到5元,猜猜妈妈
买了哪两本书。
二、多形式练习,巩固知识
作业: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第13题。
三、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东东每天走路上下学,他中午回家吃饭。一个星期(5天)上下学共走10千米,你知道东东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提示:
东东家离学校500米。
解题思路:
方法一:10÷5=2(千米)
2千米=2000米
2000÷4=500(米)
方法二:4×5=20
10千米=10000(米)
10000÷20=500(米)
学校
000000
00
O00000
东东家补充习题
第9单元 总复习
下面是某商场电器组销售情况统计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一月份( )销售台数最多,二月份( )销售台数最多。
(2)根据这两个月的销售情况,你想对电器组提出什么建议?
答案提示:
(1)一月份(冰箱)销售台数最多,二月份(冰箱)销售台数最多。
(2)冰箱多进货,空调少进货。
数量电器
电视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时间
一月份
30台
43台
20台
25台
二月份
25台
35台
25台
15台(共13张PPT)
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一)回忆知识
谈话引入:关于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相应内容:精算(口算、笔算),估算。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1. 梳理口算方法。
(1)你能出几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题吗?
(2)举例说明怎样进行除法口算。
提示:想一想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特例:3000÷5,商的后面有几个0?)
小结:依照算理,一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
被除数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写几个0。但要注意
3000÷5这样的特殊情况。
600÷2 240÷8 3000÷5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口算练习。
1600÷2= 400÷8= 2500÷5= 800÷2=
800÷8= 150÷5= 90÷3= 2000÷4=
2100÷7= 400÷4= 6000÷3= 1600÷4=
800
50
500
400
100
30
30
500
300
100
2000
400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1. 梳理口算方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2. 梳理笔算方法。
(1)369÷3 189÷2
607÷3 840÷6
416÷4 841÷6
要求:边算边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3)说一说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4)怎样确定你们刚才算的这些题是否正确呢?
(验算)
(6)你是怎样验算的?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 梳理笔算方法。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5)自己尝试验算下面两道题:
416÷4=104 607÷3=202……1
4 1 6
4
1 0 4
4
1 6
0
1 6
6 0 7
3
2 0 2
6
7
1
6
1 0 4
4
4 1 6
验算:
2 0 2
3
6 0 6
1
6 0 7
验算:
+
3. 梳理估算方法。
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这时可以用估算
的方法解决问题。
你能说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方法①:62×4≈240(个) 240<281,不够。
(2)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1)举例:
281个
每筐装62个,4个筐够吗?
方法②:281÷4≈70(个) 70>62,不够。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3)上面的估算,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
地方?
相同:都看成与所给数接近的整百、整十的数进行计算。
不同:除法算式找整百、整十的数时,要注意能够用乘
法口诀计算。
3. 梳理估算方法。
(二)编写题目,梳理计算方法
一、梳理知识,巩固方法
方法①:62×4≈240(个) 240<281,不够
方法②:281÷4≈70(个) 70>62,不够。
二、感受计算需求,巩固算法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39本 39本 39本 39本
① 你能马上给出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估算:164÷4≈40(本) 或 39×4≈160(本)
40>39,够了。 160<164,够了。
② 小结:这样的问题用估算可以快速解决。
学校为三年级的同学发
书,要将164本平均发
给4个班,这样分够吗?
1. 对比练习。
(1)
二、感受计算需求,巩固算法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学校为三年级的同学发书,
164本平均发给4个班,每
班分到多少本?
1. 对比练习。
(2)
② 自己动笔算一算。
① 你能马上找到答案吗?
生活中有时需要准确的计算结果。
这个问题还能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吗?
164÷4=41(本)
41本
41本
41本
41本
一只山雀一个星期(7天)吃掉了
665只害虫,平均每天吃掉多少只?
665÷7=95(只)
① 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 怎样列式计算?
③ 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95×7=665(只)
二、感受计算需求,巩固算法
2. 综合练习。
(1)
① 仔细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b. 2杯水重多少克?
80×3=240(克),440-240=200(克)。
600-440=160(克)。
② 自己画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③ 你是怎样理解图的意思的?
a. 比较两次倒水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c. 由2杯水重160克,你能想到什么?
一杯水重160÷2=80(克)。
d. 怎样求出一个空瓶重多少克?
二、感受计算需求,巩固算法
2. 综合练习。
(2)
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
想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
作业:第110页,第2题;
第111页练习二十三,
第2题(前4道除法题)。
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