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北宋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北宋建立的过程及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重文轻武的国策,及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的建立
难点:重武轻文的国策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请说出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960年;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图片):宋太祖黄袍加身画面和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系马槐)照片
。现在位于今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五代十国后期地图,后周两字变为北宋。北宋统治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统一战争。谁的时候灭掉了十国割据势力?到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时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局面。北宋的疆域图(把割据政权并入北宋)。
在统一战争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他怎么当上的皇帝?兵变。现在最怕什么?兵变。于是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戏。(字幕):杯酒释兵权
看小字一分钟,打开图片杯酒释兵权,请两位同学看图即兴讲故事(分别扮演皇帝和大将)。
解决了什么问题?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又故技重演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板书:三、皇权的加强
1、解除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
那么谁来管地方呢?打出示意图:节度使→文臣
板书:2、派文臣做地方官3、并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军队怎么办?示意图:大将、节度使→禁军→皇帝
板书:4、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另一个示意图:
概括记忆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二除:二派:一控制:
文字材料: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继承)之,遂无复(不再有)弱干强枝之患。
问:节度使专权结束于何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结束于北宋初期,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
看录象:赵匡胤
这些措施的结果,使整个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兵变,自唐朝中期以来的武将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威胁中央的局面终于结束。为宋朝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的集权又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反馈练习:一、选择:1、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B、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C、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D、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的时间是:(
)
A、875年B、907年C、960年D、1069年
3、以下哪一项不是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
A、安顿流亡农民B、惩治贪官污吏C、减免苛捐杂税D、善于用人纳谏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
A、杯酒释兵权B、玄武门之变C、靖难之役D、陈桥兵变
5、北宋哪位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神宗D、宋仁宗
6、五代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后周②后梁③后唐④后汉⑤后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②③⑤④①D、⑤④②③①
7、向宋太祖建议加强中央集权的宰相是:(
)
A、石守信B、宗泽C、王安石D、赵普
8、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
)
A、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
B、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地方节度使权力过重D、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9、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中,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10、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①新法推行后没有取得成效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③推行新法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④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宋太祖、宋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A、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B、派文臣做地方官C、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D、组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
二、问答题:
1、举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2、周世宗柴荣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3、宋初的统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束语:变法的失败使北宋无法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依然是危机重重。打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同时还有并立的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北宋的命运如何呢?切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