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第十一单元
第3课时
复分解反应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复分解反应,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2、学会从众多复分解反应中发现它们发生的客观事实,从而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决问题;
时间分配
导课
5分、
合作探究22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复习回顾:回忆并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反应(2)碳酸钠和盐酸混合反应(3)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4)盐酸和氧化铁混合反应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发现上述反应有何特点?他们是否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2、演示实验11-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3、讨论(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综合上述讨论的结果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客观事实也就是发生的条件是什么?(4)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稀硫酸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
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C.CuSO4溶液和 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2、用一种试剂便可将
AgNO3、BaCl2、Na2CO3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A.CaCl2溶液
B.盐酸
C.硝酸
D.KNO3溶液3、下列各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
)A.BaCl2和Na2CO3溶液
B.AgNO3和NaCl溶液C.CuCl2和Na2SO4溶液
D.Na2CO3和稀硫酸4、现有石灰石、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铁屑,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2)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作业:课本78页习题3、85页4题。
导入方法:
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许多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存在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两种化合物在溶液能反应?本节就来学习认识。首先回顾学过的几个变化。合作探究:(调动学生认真讨论)1、都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填写现象;3、(1)属于;都有沉淀生成;(2)也属于;水;(3)有气体生成;综上可得: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4)此略。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当堂检测:
1、B
2、B
3、A
4、(1)CuSO4
+
2NaOH==
Cu(OH)2↓+
Na2SO4(2)CaCO3+
2
HCl
==
CaCl2
+
CO2↑+
H2O(3)Fe
+
2
HCl==FeCl2
+
H2↑(4)Fe
+
CuSO4=FeSO4
+
Cu(5)NaOH+HCl==NaCl+H2O(6)CaO+H2O
==Ca(OH)2(7)CaCO3高温
CaO
+
CO2↑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一、概念二、发生的条件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第十一单元
第1课时
氯化钠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盐的界定,能区分化学意义上的盐与生活中的盐;了解氯化钠的重要用途及得到的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粗盐的提纯方法;2、学会科学区分生活中认识上的误区;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盐的概念;氯化钠的用途;难点:粗盐提纯的实验设计问题解决;
时间分配
导课
2
分、
自学新知5分
合作探究20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自学引导(1)氯化钠的用途(2)氯化钠的提纯方法2、新知导读(1)盐是电离出
和
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俗称
;碳酸钠,俗称
;碳酸氢钠,俗称
;等等。(2)氯化钠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试列出氯化钠的用途:A、
;B、
;C、
;D、
;E、
;F、
;G、
;合作探究:1、氯化钠的来源方式是怎样的?2、如何设计实验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当堂检测: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A.CuSO4
B.FeSO4
C.HCl
D.Na2CO32、下列关于食盐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品防腐剂
B.消除公路积雪C.医疗中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金属除锈剂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纯碱不属于碱类
B.火碱属于碱
C.碳酸氢钠属于酸
D.食盐属于盐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2CO3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5、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6、下列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7、为了测定粗盐中氯化钠(混有少量的泥沙及不溶性杂质)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a.溶解;b.称量;c.过滤;d.计算;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abcde
B.bcaed
C.bacebd
D.bdaec(2)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
(填代号)。
A.将澄清的滤液全部注入蒸发皿
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溅出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3)某同学实验后,计算出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分析引起错误的两点原因可能是
;
。
导入方法:
通过学习酸和碱的知识中涉及到盐,本节课将以氯化钠为例学习认识盐的相关知识。自学新知:指导学生自学课本72-73页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学案中的空格;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87页实验活动)1、通过晾晒海水等得到粗盐,在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得到氯化钠;2、实验设计:计算;溶解;过滤;蒸发;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当堂检测:
1、C
2、D
3、C
4、C
5、C
6、B
7、(1)C;(2)B(3)一可能称量时出现错误的操作;二可能是得到精盐后盛装的容器里有固体;(4)90;910;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一、氯化钠的用途二、氯化钠的提纯方法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第十一单元
第2课时
几种常见的碳酸盐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按含有相同离子的盐统称为某盐;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重要化学性质;学会碳酸盐的鉴别方法;2、学会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类推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
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重要化学性质;碳酸盐的鉴别方法;难点: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
自学新知5分
合作探究24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自学引导(1)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重要化学性质;2、新知导读(1)在化学上,我们把具有相同离子的盐统称为某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都含有
离子,都属于
盐;他们具有重要的用途,碳酸钠俗称
,广泛用于
、
、
和
的生产;碳酸钙是
、
的主要成分,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以用作
;碳酸氢钠是
的主要成分之一;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物;(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重要化学性质(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A、
;B、
;C、
;D、
;
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2、结合碳酸盐的共性,讨论得出如何鉴别某物质是否是碳酸盐?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类的纯净物是(
)
A.纯碱
B.澄清的石灰水
C.烧碱
D.食盐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粗盐
D.生产尿素3.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4.珍珠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食盐晶体
B.紫色石蕊试液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蓝
C.蒸发溶液时可用蒸发皿,但必须垫石棉网
D.碳酸氢钠中含有氢,所以它属于酸6.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作业:课本78页习题1、4题。
导入方法:
盐是一大类化合物。在化学上安具有相同离子的盐统称为某盐。本节将学习具有相同的碳酸跟离子的碳酸盐中常见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自学新知:指导学生自学课本73-74页的内容,然后填写学案中的空格;合作探究:(预设结果)1、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结论)碳酸盐能与盐酸等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逆向思维,大胆发言,总结结论。(结论)向待检测物质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待检测物质是碳酸盐;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当堂检测:
1、C
2、B
3、B
4、B
5、A
6、(1)碳酸氢钠;NaHCO3+HCl=NaCl+H2O+CO2↑(2)碳酸钠;Na2CO3+
Ca(OH)2
==CaCO3↓+2NaOH板书设计:
几种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重要用途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三、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第4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型:习题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决相关问题;2、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决问题;
时间分配
导课
2分、
合作学习25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复习回顾: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是什么?2、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各是什么?
合作学习:一、独立完成下列习题,然后进行校正1.下列物质不能用水直接鉴别的一组是(
)
A.CaCO3和Na2CO3
B.K2SO4和CuSO4
C.浓硫酸和稀盐酸
D.BaCl2和KCl2.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但能跟AgNO3溶液反应的是(
)
A.MgO
B.BaSO4
C.Zn
D.Cu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由同一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
B.碳酸钙和氢氧化钠C.硫酸钡和氢氧化铜
D.氯化钠和硝酸4.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Cl2溶液
C.盐酸
D.硝酸5.现有铁、稀盐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六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二、小组合作下完成下列各题,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把解答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KOH、NaCl
B.K2SO4、BaCl2、HClC.CuSO4、HCl、KCl
D.Na2CO3、KCl、Na2SO42.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仅用同组稀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其区别开来的是(
)A.Na2CO3、HCl、HNO3、Na2SO4
B.K2CO3、H2SO4、HNO3、BaCl2C.HCl、AgNO3、HNO3、NaCl
D.Na2SO4、NaOH、CuSO4、NaCl3.除去下列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KOH
K2CO3
Ca(OH)2溶液、过滤B.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C.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D.CuO
KNO3
水、过滤4.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K+、Na+、OH-、Cl-
B、Ba2+、Cu2+、NO3-、SO42-C、Mg2+、Na+、OH-、SO42-
D、H+、Ba2+、NO3-、OH-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的转变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2、图11—1—11表示相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表11—1—4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11—1—5要求的是(
)表11—1—4酸碱盐1盐2AH2SO4Ca(OH)2BaCl2Na2CO3BH2SO4Ca(OH)2Na2CO3BaCl2CHClNaOHNa2CO3BaCl2DH2SO4Ba(OH)2Na2CO3CuSO4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33页习题12、13(写出解题过程)
导入方法:
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前阶段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类型。仔细回忆回答学案上两个问题;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一
1、D.2、D3、A4、C5、B
二1、D(关注有色溶液的颜色;考虑是否反应有沉淀来正确判定)
2、B(A
中的HCl、HNO3分别与其他三物质反应现象相同;C
中HCl、NaCl分别与其他三物质反应现象相同;
D中NaOH、CuSO4分别与其他三物质反应现象相同);
3、C(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A(阴阳离子结合得到的物质不是水、不是气体、也不是沉淀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才能大量共存);
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当堂检测:
1、B
2、D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基础知识回顾二、运用习题
教学反思
组别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