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玲玲的画(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玲玲的画(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2:19:24

文档简介

25
玲玲的画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
2、请同学打开25课自己读全文一次,问:她得了几等奖?
3、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
(课件:第一段)
4、玲玲满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满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满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5、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
7、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
8、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
9、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
(二)4――6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指读第六自然段。(课件:第6段)
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
4、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
三、(7――10)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谁来读读?(生读)
5、
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
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五、积累运用
1、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好事
教学反思: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25 玲玲的画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2.写字指导。(1)写正确。(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二)朗读感悟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三、启发思维、朗读感悟。四、拓展五、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愿意帮她吗?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强调后鼻音.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书写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检查字词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师出示词语  指明读.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叭的一声 催她 弄脏 脑筋  理解词语:端详(结合课文语句,可用动作来帮助理解) 叭
演示  脏(多音字)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归纳课文内容学生很困难,可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板书


笑,再让学生说一说。)  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板书
哭了
笑了  三、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画出玲玲哭了的句子  出示第4、6自然段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当时玲玲心情如何?点评、读2.找出玲玲笑的句子有条件可用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为什么笑了?(开心。成功)除了画小狗,你还有什么想画的?为什么?3.爸爸的指导出示2----9自然段,同桌分角色读。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4.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5、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四、拓展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第2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2.延伸: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强调后鼻音.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书写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检查字词  同桌合作学习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师出示词语  指明读.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叭的一声 催她 弄脏 脑筋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