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寓言两则(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寓言两则(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2:20:18

文档简介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27 寓言两则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
课(章节)教学目标
1.
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课件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2.写字指导。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二)朗读感悟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1)学习《揠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积累运用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四)实践活动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七、引导学生运用寓意。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2)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卡片:喘气、一大截。)(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刚刚读过的这些词语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读——齐读。(5)认识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了。现在请再读读这篇课文,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学生自由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可多问几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2.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急,能找出来吗?找到后用笔圈出来。(
焦急。让学生读好词语)(1)指导书写“焦”字。①请仔细观察一下,写在田字格里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个字上面的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上面单人旁的一撇结束在横中线上。“四点底”的旁边两点大,中间两点小。②再仔细看看它们的位置。“四点底”前面两个点在左下格,后面两个点在右下格。(教师示范。)③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④选取一个学生的字,实物投影,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写得不够好?⑤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字,然后再写一个“焦”字,争取比前一个写得好。(学生自由书写)(2)体会“焦急”。①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个词语,(出示词语卡片:焦急)一起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②你能从文中找出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随机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最好把那个人说的话记在脑子里。(学生自由读句子,想像)③这句话他在对谁说呢?(他在对自己说。)这就叫做——“自言自语”。(随机出示词语卡片:自言自语)④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吗?(教师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急忙”、“跑”、“天天”、“巴望”、“筋疲力尽”、“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词语中感受到他的焦急。)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①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禾苗其实长高了,是因为他太焦急了,感受不到。)②所以课文中说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看来他真是太急了。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1.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想不想看看番茄长高的过程?2.教师可播放课件或图片,随机解说:种子埋在泥土里,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慢慢地,它长大了。农民伯伯给它浇水、施肥、松土、拔草,它越长越茂盛。过了几个月,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原来,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个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这可不能着急。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他犯的这个错误。(出示词语卡片:急于求成)谁能来读读。4.他太急着想让禾苗长高了。(随机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他还犯了那些错?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起来,把禾苗的根都拔断了。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出示词语卡片:违反规律)5.揭示寓意: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实来。我们不能——“违反规律”。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可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从哪里看出的?“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觉得很得意呢!
2.感知:“喘气”是怎么样的?(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1)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2)那你想想当时的样子,一边喘气一边读读他说的话。(自由读——指生读——齐读)(3)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七、引导学生运用寓意。1.如果你就是他的孩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田里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2.小结: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了,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八、书写指导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那你想想当时的样子,一边喘气一边读读他说的话。(自由读——指生读——齐读)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导入二、初读课文三、.理解寓意
  四、课堂练习
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这节课再学一则寓言。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2..板书课题,先说说“株”、“守株”、“待兔”分别是什么意思?(可让学生查查字典)再回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反馈交流后板书:捡到兔子)
  (3)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4)出示:“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的意思。指导朗读: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5)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5)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板书:整天坐守
庄稼全完了)(2)齐读第3自然段。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3)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4)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5)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抓住“从此”、“整天”、“再也没有”、“全完了”等词语,进一步感悟是怎样把“守株待兔”写具体的。)(6)指导朗读,能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理解寓意
  1.
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2.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讨论交流,培养思维与表达能力。)  4.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9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引导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差异: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是怎样地转来转去不具体,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都在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在树桩旁等,等了多长时间就不清楚了。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学习第1、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反馈交流后板书:捡到兔子)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出示:“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的意思。指导朗读: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指导朗读。27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⑵ 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 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 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 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正音:
   ⑴ 揭示课题,正音。
   ⑵ 释题:
     “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1、2段:
   ⑴ 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⑵ 默读课文:
     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检到兔子)
   ⑶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
     窜──乱跑;撞──碰
   ⑷ 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句读、齐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⑴ 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 庄稼全完了
   ⑵ 齐读第3段。
  3、理解寓意:
   ⑴ 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⑵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⑶ 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⑷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⑸ 老师总结: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⑹ 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
  3、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


────


(板画)
(板画)
(板画)
\

/
\

/
\

/
\

/
\

/
急于求成

事与愿违
道理:







教学反思:
通过开寓言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寓言、讲寓言、说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并收集其他寓言故事进行交流,学生兴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