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29 数星星的孩子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生词。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课文插图、生字卡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本课要认的字中,“仰、衡”是后鼻音,“撒、组”是平舌音,“傻、楚”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数”是多音字,在本课中shǔ和shù两个音都出现了,要注意这个字在词中的正确读音。生字的呈现方式,可以先出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距离、碧玉盘、仰起头”。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基本步骤是:自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动手动脑,记忆字形。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正音、辨形。可让学生从“撒、玉、组、汉、仰、距”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语的练习。可用“猜字”、“鼓掌传字”、“形声字的扩展”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2.写字指导。本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有明显的规律,建议教学时以“我的发现”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认记字形、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如:
(二)朗读感悟本课是一篇蕴含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重点读好第三、四、五自然段。要在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要重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不要把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可配上抒情的轻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感悟。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
(三)积累运用1.词语积累。无数、珍珠、距离、著名、清楚、刻苦、钻研、北斗七星、一闪一闪地、一组一组的2.课后“我会填”的练习,可按课文原句填空。填好之后,再读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准确、生动。3.课后“我知道”的内容,可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还知道什么。(四)实践活动1.选一个天空晴朗但没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2.课外收集一些关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班上展示、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三、学习最后一段四、指导书写,及时纠正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1.小朋友们,你们数过星星吗?请几个小朋友描述一下满天星星的情形,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这么多星星一闪一闪的,你数得清吗?(有条件的可用动画)2.在我国汉朝,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他说,天上的星星,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3.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4.从课题中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在“孩子”下加着重号)读课题,写这个孩子的什么事?(“数星星”下加着重号)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范读全文。知道写了谁?写了张衡的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并划出它们在课文中的词语。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看到生字,就能脱口说出它在课文中组成的词。3.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Xkb
1.co
m4.把生字放回课文,看看大家是否比第一次读得好了。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倾听,听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5.再次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张衡小时候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长大了的事?三、学习最后一段出示句子: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由读。指名读,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相机与学生交流使之明白: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3.用上“张衡、汉朝人、著名、天文学家”来练习说话。4.你想怎么读这一段话?(自由读、指名读)四、指导书写,及时纠正1.重点指导“睡”的笔顺,观察“离”在田字格中位置。其他的字,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2.学生书写“睡、离、距、钻、研、数”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范读全文。知道写了谁?写了张衡的什么事?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并划出它们在课文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看到生字,就能脱口说出它在课文中组成的词。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把生字放回课文,看看大家是否比第一次读得好了。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倾听,听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再次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张衡小时候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长大了的事?自由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检查复问。二.朗读感悟。三.学后收获。四.总结延伸。五.书写练习。
一.检查复问。1.检查词语的朗读。2.用上“张衡、汉朝人、著名、天文学家”来练习说话。然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3.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他数星星的故事里来了解一下张衡这个人。二.朗读感悟。
张衡喜欢数星星吗?请你认真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语句看出张衡喜欢数星星。1.学习第一段。 从“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张衡喜欢这美丽的星空。(怎么读?)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一直数星星的认真、耐心。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那么长时间抬着头,可真是太累了,让我们从他数星星的样子中找找其中的动词。连起来读一读。2.学习2、3、4段。
课文2、3、4段中也有许多语句告诉我们,张衡喜欢数星星。找到了吗?
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用“张衡认为星星能数得清是因为”的句式说说理由。小张衡为什么会知道的那么多?)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爷爷的话该怎么读?他还告诉张衡一些什么知识?)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3.小结。张衡小时候喜欢观察美丽的星空,喜欢数星星,喜欢研究星星。他从小就有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所以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4.朗读。
A.喜欢这个孩子吗?带着这样的感情自由练读1-4段。B.同桌对读。C.分角色读。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三.学后收获。受到小张衡的感染,你们有没有喜欢上美丽的星空了?让我们想一想,关于星星,我们知道了什么。1.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找一找并说一说北斗七星和北极星。2.课后填空:满天的(
)像(
)撒在碧玉盘里。北边天空的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北斗七星(
)绕着(
)慢慢地(
)。四.总结延伸。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方面的仪器地动仪和浑天仪。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呢。读课后“我知道”。五.书写练习。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勺、斗、玉、组、珍、珠”。2.在实物投影上评价学生的作业3.课堂作业本。
检查词语的朗读。用上“张衡、汉朝人、著名、天文学家”来练习说话。然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习第一段。 从“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张衡喜欢这美丽的星空。(怎么读?)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一直数星星的认真、耐心。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那么长时间抬着头,可真是太累了,让我们从他数星星的样子中找找其中的动词。连起来读一读。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找一找并说一说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课后填空:29
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
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肖?因为他关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
(2)字形:
最后一横略短些。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2、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2)。
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 )________ 祖( )________
棵( )________ 炬( )_______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颗组祖斗抖
一( )星星 小( ) 发( )
一( )树苗 ( )国 一( )米
一( )小草 ( )合 北( )星
一( )珠子 ( )传 烟( )
一( )红豆 ( )先 ( )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
(四)听写字词。
(五)作业。
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
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
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数
总是
张衡
看
几次
钻研
天文学家
教学反思:
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家”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就会感到教学是那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