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三(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3:26:16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水彩笔、白纸
课时安排:3课时
授课时间:3月18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   火车:____
    洗衣:____   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⑴ 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⑶ 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⑷ 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⑸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⑴ 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⑵ 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⑶ 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⑵ 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⑶ 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⑷ 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和蔼,态度诚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一个游客的打扮进入教室,说:今天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真高兴,向大家问声好。
  几天前,我来到东莞这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了虎门炮台,黄旗山等地,东莞真不愧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就要回家乡了,本想把东莞好吃的东西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尝一尝,可找来找去,什么也没找到。温州是不是没有好吃的东西呀?
二、出示课题
  师:温州真的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请你们来给我介绍一下(指屏幕齐读课题:家乡的特产)(师板书)
三、介绍特产
  1、说特产:
    每人一句话介绍家乡的特产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样?怎么吃?什么味道?我还是不知道呢?(生端出特产请我品尝)看起来都挺好吃的,那我先尝谁的呢?这样吧,同学们不是在下面分组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些特产的资料吗?那咱们就以小组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看哪个小组能说得让我垂涎欲滴,那我就先尝哪个小组的。
  2、展示资料夸家乡:
   ⑴ 分组交流,整理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这是学生第一次的创造)
   ⑵ 分组相互介绍(一人发言后,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教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把好吃的东西说具体,如:名称、样子、颜色、味道等,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⑶ 待几个小组介绍后,再播放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改用其他形式再次向大家介绍(这是学生第二次创造)
  2、尝特产: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每一样都非常好吃,都想尝一尝了,行吗?(教师尝后,谈出自己的看法)
  3、夸特产:
  师:原来东莞有这么特产呀!如果每个组都能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大家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想去吃,那东莞这些好吃的东西一定会冲出东莞,走向全国,甚至会誉满全球!怎么样,想试试吗?开始吧。
⑴ 学生练说广告词。(这是学生的第三次创造)
  ⑵ 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4、动笔写作夸家乡:
   ⑴ 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
   ⑵ 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⑶ 也可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
   ⑷ 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
   ⑸ 把写好的话读一读。
   ⑹ 和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学会欣赏,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活动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想把我家乡好吃的东西介绍给你们好吗?(看影片,听介绍)
六、结束语
  师:我提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2、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欢乐40分”,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的是词语接龙游戏和节目表演。
  2、认识游戏特点:
    词语接龙游戏的特点是利用词的后一个字组成新词。
    如:祖国→国家→家园→园长→长大→大家→制订规则。
  3、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每组推荐一名评委。
  4、词语接龙:
    将学生分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比赛,并由评委计分。
二、启发谈话、指导自学
  1、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⑴ 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⑵ 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的是什么。
三、分组合作、知识竞赛
  1、必答题:
   ⑴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⑵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⑶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2、抢答题:
   ⑴ 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⑵ 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⑶ 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⑷ 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3、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四、展示图片、交流收获
  1、教师先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五、拓展练习,开阔视野
  1、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2、词语接龙游戏。
  3、搜集资料:了解中国民族的情况,搜集民族服装图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游泳:____   火车:____
洗衣:____   服装:____
教学反思: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夸家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语文园地三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发现词语内在联系。2.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短语。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5.通过自己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5.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与手段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以“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等分成4个小队,分别收集资料,中国地图每人一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三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夸家乡家乡的风景      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人物    家乡的建筑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我的发现这是一项发现词语内在联系的练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词语形式和意思之间的联系,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估计学生首先会说每组里两个词语字数的不同,老师要引导他们想想每组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游泳 _____________   火车 ________________洗衣 _____________   服装 ________________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可以把自己观察或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画画、拍照、写话等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台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宽带网这次“宽带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教学时可安排下面几个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故事导入二、我的发现三、日积月累
一、故事导入从前,有个心地很善良但是口吃的的老爷爷,一天,他救了一只受伤的神鸟。神鸟为了报答他,愿意满足老爷爷的一个心愿。老爷爷心想:我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可是床板实在是太硬了,如果有一张软软的床垫就好了。于是,他对神鸟说:“我……我……我希望能有……一张……张床……床……”神鸟以为他要床,没等他说完,就给他变了一张床。老爷爷看了,又不好意思说,只好收下了这张床。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啊?学生畅所欲言。(最好能提到一字只差,意思就不一样了。)二、我的发现学生自读探究。1.抽生读准几组词语。2.自由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联系前面的故事。4.班内汇报学习情况。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师: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后分组读。)6.举一反三。给出示的词语找朋友,变变意思。(课件出示)火车(  )     服装(  )外婆(  )     割稻(  )赛一赛。师:在你脑海中的词语仓库里面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三、日积月累(一)读读认认1.自读生字。师: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大家都跟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瞧,又有些字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了,(出示9个打顺序的生字)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并正音)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给生字找朋友。师: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5.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6.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师生互说,同桌互说。)说教材里的反义词。7.课外拓展:说说教材外的学过的反义词。(比如:前后、左右等)填成语(要求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课件出示:转( )为( )   ( )惊( )怪   顾( )失( )七( )八( )   ( )口( )声   因( )失( )( )应( )合    以( )欺( ) ( )肉( )食(二)我会填1.出示卡片:“明亮”、“繁华”、“茂密”、“绚丽多彩”、“川流不息”、“风光秀丽”,请学生认读。
   出示卡片:“窗户”、“城市”、“森林”、“春天”、“车辆”、“山村”,请学生认读,并猜一猜,要进行什么练习。
  2.找朋友。将以上词语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为它们“找朋友”。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读出来。
  3.检查。学生检查搭配是否正确,教师指名“小老师”领读。
  4.拓展。教师拿走“窗户”等,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填什么?(课件出示)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5.试用这些短语说话。例:明亮的教室    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作业设计收集所知道的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与好朋友一起进行对对子的游戏。例:“我出大,我对小……”
学生畅所欲言。(最好能提到一字只差,意思就不一样了。)抽生读准几组词语。自由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联系前面的故事。班内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自读生字。师: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大家都跟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瞧,又有些字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了,(出示9个打顺序的生字)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并正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给生字找朋友。师: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师生互说,同桌互说。)说材里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导入二、我会读三、展示台四、宽带网
一、复习导入做“我说你说”的游戏,对反义词。例:我说“宽”,你说“窄”……找朋友的游戏,给词语配对组成短语。(课件出示)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二、我会读1.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交流诗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并出示大致诗意。4.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鼓励学生背诵。  5.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三、展示台1.激趣引入:快乐展示又要与小朋友们见面了,今天展示的内容是词语接龙和节目表演。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3.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4.小照片,大变化。①出示老照片,猜猜是家乡的哪里。再随机出示现在的照片并对比,谈谈感受。②讲讲小故事,进行节目表演,赞美家乡,要突出家乡的变化。每个小组选派一名评委予以点评,并计分。
  5.活动总结。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胜组及优秀演员等。四、宽带网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2.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①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②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的是什么。
  3.知识竞赛。
  ①必答题:
  a.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b.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c.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②抢答题:
  a.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b.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c.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d.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③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④拓展题:
  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4.宣布结果。
  5.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业设计:1.与父母一起做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2.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1—2个民族 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准备交流。
做“我说你说”的游戏,对反义词。例:我说“宽”,你说“窄”……找朋友的游戏,给词语配对组成短语。(课件出示)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诗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并出示大致诗意。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鼓励学生背诵。  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宣布结果。
  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二、展示资料夸家乡三、活动小结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到时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咱们中国来,有很多的外国游客听说我们的家乡风景迷人,物产丰富,很想到这儿来,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打算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导游夸夸我们的家乡。(板书:夸家乡)二、展示资料夸家乡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出游照片等)小组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夸夸家乡。①课前收集资料的四个小分队派一名组长将组员所收集资料汇总。②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适时提问。夸夸家乡的风景提问:我们的家乡哪里风景特别美?如果去游玩,哪个季节最好?等等。学生可按季节或早晚来介绍同一风景点的景色。(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夸夸家乡的风景提问:我们的家乡哪里风景特别美?如果去游玩,哪个季节最好?等等。学生可按季节或早晚来介绍同一风景点的景色。(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夸夸家乡的建筑(介绍时可以穿插图片,文字等。)夸夸家乡的特产(介绍时可将特产带来并品尝。)夸夸家乡的人物提  问:你知道家乡出过哪些名人吗?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呢?(介绍时可出示人物图片、故居照片及他们的著作等文字资料。)演一演。① 小组自己确定小品的节目,如:带外国人参观,给在乡下的奶奶讲讲城里的变化,给在外地的姑姑说说特产等等
  ② 派代表表演。旅游咨询。① 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② 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动笔写作夸家乡。师:刚才,我听了你们的介绍非常的感动,为你们的博学多识,为你们的热情好客,也为你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我想外国游客是非常想把你们的智慧带到他的家乡,让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来感受一下你们的激情的语言,来,请拿出你们的纸和笔,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的、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你眼中的家乡。
  ①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夸家乡。
  ② 把写好的话,画好的画与你的伙伴交流分享。6.升华情感。① 我们的家乡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
  ② 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三、活动小结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出游照片等)小组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夸夸家乡(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夸夸家乡的风景提问:我们的家乡哪里风景特别美?如果去游玩,哪个季节最好?等等。学生可按季节或早晚来介绍同一风景点的景色。(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夸夸家乡的建筑(介绍时可以穿插图片,文字等。)夸夸家乡的特产(介绍时可将特产带来并品尝。)夸夸家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