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五(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3:22:24

文档简介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语文园地五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3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教学难点: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向同伴介绍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与手段
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课件。2.制作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我的发现这项练习给了两组句子,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语言文字一样,只是标点不同,安排这项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教学时,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会用换偏旁识字法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讲,认识这些生字不算困难。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这次口语交际安排说和写两项内容,说与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通过交际的形式练说,与以往单纯的看图说话等不同,可以通过交流使“说”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更丰富。写后再读给同学听,听听同学的意见,实际又进行了第二次口语交际。学生在交流、写话、再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进步,使说与写的能力不断提高。展示台本组“展示台”是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教师要在本组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可引导学生搜集风景图片或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学习《雷雨》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等;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只有充分地做准备,展示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时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在展示过程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宽带网这个栏目列举了两种有趣的动植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个是喜欢热水的鱼。通过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动植物的多样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教学中除引导阅读外,还可以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讲讲其他的有趣的动植物。号召学生都来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我的发现二、日积月累三、作业
一、我的发现1.自读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发现,然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不同。3.再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4.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两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说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5.拓展练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由读,边读边新旧对比。(2)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4)认读生字卡片,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2.我会连。(1)自己试着连一连。(2)同桌交换、相互订正。(3)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晴朗的
馒头
搅拌
羊群
香甜的
财富抖动
水泥
宝贵的
天空3.读读背背。(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日历,圈出二十四个节气。(2)读节气歌。(3)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4)想想:我们现在处在哪个节气?(5)背诵节气歌。三、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有关练习。
自读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发现,然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不同。再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两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说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拓展练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日历,圈出二十四个节气。读节气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二、师生交流,交流互动三、组内交流,生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动物是我们亲密的伙伴,你看,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动物世界真奇妙!这节课,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2.播放“动物世界”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奥妙。3.交流看后的体会。二、师生交流,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能讲讲吗?三、组内交流,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其他同学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四、全班交流,大家补充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注意围绕动物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特点写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六、全班传阅,认真修改全班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后,再修改。
播放“动物世界”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奥妙。交流看后的体会。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其他同学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注意围绕动物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特点写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第三课时(展示台、宽带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展示台二、宽带网
一、展示台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先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看看吧!2.在展示的同时,能把自己的资料给别人做个介绍。3.小组派代表全班精品展示,贴到“展示台”专栏上。二、宽带网1.哪些同学上网查过资料?上网对你有什么帮助?(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2.出示短文:读读短文,想想你了解到什么?交流:食虫植物“猪笼草”和喜欢热水的鱼。3.引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应该怎样做?交流:看书看电视的时候,我们要留意大自然的奇异现象。4.课外拓展:上网查资料《有趣的动物、植物》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先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看看吧!在展示的同时,能把自己的资料给别人做个介绍。小组派代表全班精品展示,贴到“展示台”专栏上。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感叹号、问号与句号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生积极思考。
    生:我给“这书上有字”加“。”。
    生:可以加“?”。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
    生:用“?”表示值得怀疑,代表疑问。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的用法。
  3、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 今天老师没来。
   ⑵ 明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老师没来 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
    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学生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学生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学生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搭配词语。
  2、读背节气歌。
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课件出示:
    打开  方向     茂密的  乌云
    辨别  宝藏     满天的  空气
    寻找  窗户     清新的  枝叶
   ⑴ 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⑵ 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⑶ 指名汇报学情。
   ⑷ 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辨别”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⑸ 再出示几个进行练习。
二、读背节气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学生们积极思考,也许有的学生说的不太完整,鼓励他们知道几个说几个。
  1、出示相应的节气歌。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针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
  6、了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
  7、学生质疑,相互提问,共同解决。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8、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伸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你的朋友们,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与大家积极交流。
  2、写出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愿意)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动物世界)
  生观察后回答:动物世界(师板书:动物世界)
  师:动物世界都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
  生看后积极回答: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师: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板书:奇妙的)
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
  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学生可以补充。
四、组织评价
  学生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
五、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愿意)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写好后,与本组学生进行交流。
  4、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
六、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写的都特别好,而且还懂得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动物是大事。
教学反思:
学生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如何有效提高孩子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为他们的搜集创造条件,是一个难题。如果这个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孩子的综合实践将是一句空话。“展示台”“宽带网”的设计,都说明在这一册更注重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这同时也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能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虽然兴趣浓厚,但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我校是寄宿制的,有时就根本不具备同公办学校学生的条件,他们在放学后,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搜集,但我班这么多学生,光靠老师一人指导,而且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够,非常不便,学生也只是一时兴起,真正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