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难忘的泼水节(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难忘的泼水节(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2:09:21

文档简介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à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1、配上音乐,激起情感高潮:
    师:周总理开心,人们更开心,我们也开心。
  2、配乐齐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凤凰花 火红火红
──周总理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
难忘
教学反思: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11 难忘的泼水节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教学准备与手段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
傣族人民
四面八方

撒满
鲜红
一条条
一串串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互检“战果”。俩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6.写字指导。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二)朗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3.看图听读想象。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三)积累运用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3.词语积累。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4.照样子写句子。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四)实践活动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五、书写指导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1.出示课文插图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板书“泼水节”(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2.学习生字“凤、凰”⑴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⑵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3.朗读感悟第一段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⑶指导朗读
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第二段:周恩来总理
读准“恩”
简介总理第四段:⑴对襟白褂
学习“襟”“褂”
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⑵咖啡色长裤
看图理解
(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⑶齐读第四段第五段:盛满
多音字:盛
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齐读第五段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生:西村……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板书:四面八方生读第一句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看图:引读
一条条
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7.评议,渗透学法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五、书写指导1.师范写“凤凰”两个字
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幅度要小一点。把“凤”中“又”的一捺改成点。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4.生练写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6.展示,互评。
学习生字“凤、凰”朗读感悟第一段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生读第一句看图:引读
一条条
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评议,渗透学法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检查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三、升华
一、复习检查1.卡片认读词语。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⑴出示课文插图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⑵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⑷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⑴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4、5段
,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⑵学生交流,读句子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⑶指导朗读: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⑴师: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指导读好句子⑵语言训练:出示:周总理一边
,一边
。⑶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齐读4—5自然段。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小结: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指导写字重点:脚、度五、拓展延伸。
1.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2.找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重大节日。
卡片认读词语。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指导读好句子语言训练:再现画面,指导朗读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齐读4—5自然段。